2019-04-20 11:25 | 來源:未知 | 作者:邸凌月 劉春燕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或許很難找到像公募基金這樣的行業,由于多年來中國公募行業長期打造“明星基金經理”,投資者購買一只基金產品常常因為“看中”某個基金經理
????????本報記者 邸凌月 劉春燕
????????深圳、北京報道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今基金經理流動性加劇,還有誰能和誰“到白頭”?
????????或許很難找到像公募基金這樣的行業,由于多年來中國公募行業長期打造“明星基金經理”,投資者購買一只基金產品常常因為“看中”某個基金經理。
????????事到如今,半路換人,對于基民來說,無異于被“劈腿”。市場共識,基金經理的不穩定或多或少影響基金產品表現。
????????2019年4月11日,平安基金一連發五則基金經理變更公告,涉及十只產品、三名基金經理,其中一名基金經理離職,公司表示后者因個人身體原因而無法履職。
????????近年,平安基金規模猛增,“挖人”成為其快速壯大團隊的方法,市場人士稱其“舍得砸錢”。不過,對基金行業的發展而言,人才流動雖然能讓知識智力源泉充分涌流,但如果“高薪挖角”成風,或許會讓基金經理“待價而沽”耽誤投研。
一天十只產品
變更基金經理
????????2019年4月11日,平安基金一連發五則基金經理變更公告,涉及相關基金經理3人,包括:曹力不再管理平安估值優勢混合(006457)、平安安盈保本混合(002537)、平安安心靈活配置混合(002304);增聘劉俊廷管理平安新鑫先鋒混合(000739);增聘田元強管理平安鑫安混合(001664)。以上五則公告的變更日期均為2019年4月10日。
????????具體來看,此次基金經理的變更共涉及十只產品。根據公告內容,曹力離任后,平安估值優勢混合將由原共同管理本基金的基金經理劉俊廷繼續管理。其中,平安估值優勢混合A、平安估值優勢混合C均成立于2018年12月5日,截至2019年4月10日,兩只產品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8.85%、17.54%,均低于同類平均水平。
????????同時,曹力離任后,平安安盈保本混合將由原共同管理本基金的基金經理劉俊廷、高勇標繼續管理。該產品成立于2016年4月22日,截至2019年4月10日,平安安盈保本混合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為2.13%,低于同類平均水平。
????????此外,曹力離任后,平安安心靈活配置混合將由原共同管理本基金的基金經理劉俊廷、張恒繼續打理。其中,平安安心靈活配置混合A成立于2016年1月15日,截至2019年4月10日,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僅為0.22%,同類排名為1773/1824。平安安心靈活配置混合C則是一只新基金,成立于2019年2月19日。
????????關于平安新鑫先鋒混合,根據公告內容,則是由新任基金經理劉俊廷與鄧翔共同管理。截至2019年4月10日,平安新鑫先鋒混合A、平安新鑫先鋒混合C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分別為24.3%、24.16%,均略高于同類平均水平。
????????最后,根據公告內容,平安鑫安混合由新任基金經理田元強將與施旭、高勇標、張文平共同管理。平安鑫安混合A、平安鑫安混合C均成立于2015年12月11日,截至2019年4月10日,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分別為4.06%、3.92%,同類排名分別為1523/1824、1531/1824。平安鑫安混合E則成立于2019年2月19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變更后,曹力將不在平安基金擔任其他職位,即離開平安基金。
????????從數據上看,曹力所管理的產品業績并不理想。關于曹力,《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平安基金2018年12月4日曾發過一則公告,稱公司旗下平安安心保本混合、平安安盈保本混合的基金經理曹力因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履行職務。經公司研究決定,曹力所管理的平安安心保本混合由該基金的另外兩名基金經理張恒、劉俊廷管理,曹力所管理的平安安盈保本混合由該基金的另外兩名基金經理劉俊廷、高勇標管理。
????????對此,平安基金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15年開始,公司的業務從以專戶為主轉向以公募為主,人員結構亦需要做相應調整。平安基金從2015年起,在投資、渠道、產品、運營和風控合規方面引進了大量人才,按照確定的業務發展戰略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人員流動加速藏隱憂
????????一天內,十只產品相繼變更了基金經理,這在行業內并不多見。
????????“基金經理的變動,有時候很難解釋清楚原因,外部更難猜測。而兩個人管理的基金,到底誰來管,也很難判斷。對于經常換基金經理的基金產品,真不好評價。”某資深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平安基金成立于2011年1月7日,原名平安大華基金,于2018年10月25日更名平安基金。據Wind資訊顯示,成立第一年末,平安基金規模為27.15億元,旗下僅有兩只產品,2015年末基金數量增加至11只,相應地,規模擴大至384.61億元;之后發展迅猛,截至2018年末,平安基金規模為2868.68億元,在基金公司中排第14名,產品數量為66只。
????????不過,隨著公司發行產品數量的攀升,基金經理這類稀缺性人才變得尤為重要,平安基金開始了“挖人”工程。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平安基金2017年以來分別從華安基金、英大基金、嘉實基金、大成基金、恒大人壽、第一創業(7.720,0.11,1.45%)等金融機構挖來多名專業人才聘任為基金經理。
????????都說一年十倍基容易,但十年十倍基難尋。業內人士擔憂的是,高薪挖人是否會導致行業的人才爭奪進入惡性競爭怪圈?基金經理待價而沽,有誰真正愿意在一家公司十多年認真做產品做投研?
????????跳槽或許能尋找新的機會和更高薪酬與職位,這無可厚非。但在一家公司里專注投研多年,且取得好成績的基金經理也不少。例如,王俊研究生畢業加入博時基金,從研究員做起,一直任職于博時基金,專注投研,現在是研究部老總。據悉,他管理的博時主題行業是市場上少有的10倍基金,亦是市場上唯一一只連續九年跑贏滬深300指數(4120.608,48.53,1.19%)(4120.6078,48.53,1.19%)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同時該基金累計12年跑贏滬深300指數,亦居同類型基金之首。王俊任職期間博時主題行業連續4年跑贏滬深300指數(2015年-2018年)。
????????不過,對于高薪挖角一事,有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基金公司還是構建完善的投研體系比較好,不要突出明星基金經理個人,不然離職就會產生風險。就是要打造一個標準化和專業性的投資平臺。”
????????實際上,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都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過,公司傾向于從校招開始,從研究員開始培養自己的基金經理。
????????“今年肯定會有很多的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變動。”2019年初,多位公募基金業內人士都跟《華夏時報》記者說過類似的話。實際上,截至一季度末,今年公募行業人員的流動比2018年同期更加頻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