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10:3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陳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SmartBeta類ETF是一種兼顧了主動投資和被動指數管理優勢的產品類型,運用指數投資的方式,將有效的主動管理投資邏輯和思想提煉成透明的選股模型,以期獲得長期的超額收益,具有低費率、風格穩定、容量大、策略透明等優勢。
公募行業創新的腳步一直在前行。繼去年指數基金大熱之后,今年以來聰明貝塔(Smart Beta)類ETF正成為大型基金公司的新寵。
近期,華夏創業板低波藍籌ETF(下稱創藍籌ETF)和華夏創業板動量成長ETF(下稱創成長ETF)雙雙獲批。稍早之前,嘉實基金推出首只基本面50ETF,還一口氣在上交所定制了四條指數,動作不可謂不大。
Smart Beta類ETF是一種兼顧了主動投資和被動指數管理優勢的產品類型,運用指數投資的方式,將有效的主動管理投資邏輯和思想提煉成透明的選股模型,以期獲得長期的超額收益,具有低費率、風格穩定、容量大、策略透明等優勢。
對基金公司而言,Smart Beta類ETF既是已有產品線的有效補充,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豐富、更精細的資產配置工具。但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要通過該類創新產品賺到錢并不容易。投資前,投資者需要了解這類產品的三大構成因素,即對標指數、選股邏輯和投資方式,三者缺一不可。
以創藍籌ETF和創成長ETF為例,這兩只產品均從創業板中選股,創業板的高成長性、估值和向上空間就是這兩只產品的“底色”。而疊加有效因子的Smart Beta風格特征明晰,可以避免目標以外的風險暴露,進可攻退可守。
在創業板的基礎上,創藍籌ETF以創業板流通市值前30%的股票作為股票池,通過質量+低波兩大類因子疊加,風格更沉穩,既能享受創業板的高成長性,又平滑了波動性。而創成長ETF通過成長+動量兩大類因子疊加,成長性更強,超額收益更明顯。
統計顯示,創藍籌ETF和創成長ETF在多數年份都能大概率跑贏創業板指數,對比市場上有名的創業板50指數也有明顯優勢。
嘉實基本面50ETF是以基本面50指數為基礎建立的一只ETF,通過營業收入、現金流、凈資產和分紅四個基本面指標選出50只個股。自200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月底,嘉實基本面50ETF累計收益率為195.12%,年化收益率11.33%,大幅跑贏大盤價值風格的市場代表指數上證50、中證100和滬深300。分年度來看,嘉實基本面50ETF單年度收益率連續5年超越上證50指數,相比上證50指數的年化超額收益率超過7%。
就ETF本身來說,有業內人士評價:“ETF是股票和指數基金兩者所生的兒子。”這一評價精準地概括了它獨特的申贖方式,既可以像基金一樣從基金管理人處申贖,也可以在場內進行交易,還存在套利機制。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在二級市場交易ETF不需要繳納印花稅,場內買賣只需支付券商的交易傭金(一般萬分之三到萬分之八),是一個很實在的好處。從這些產品的設計中,也透露出基金公司對于未來發展的戰略規劃。積累了多年被動投資經驗的基金公司已經開始擺脫“作坊式”打造一兩只精品基金的方式,開始走上工業化、體系化的道路,被動投資就是一大方向性的選擇。
ETF的發展空間不言而喻。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股票ETF基金規模達3372.13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對標公募基金的行業規模,按照國際經驗,股票ETF基金規模若達到20%的話則有2萬億元的規模空間。如果對標股票總市值,則目前滬深股市總市值約為53萬億元,按照5%的ETF化率規模也有2.5萬億元,和當前ETF規模相比,還有數倍的發展空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