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10:4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劉琪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央行的貨幣政策上,如TMLF的利率比MLF低15bp,得到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的機構資金成本下降,這也是引導進一步降低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來解決融資貴的問題。
近年來,支持民企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呼聲不斷。特別是去年以來,金融監管部門頻頻發聲紓困和支持小微企業,相關各方積極行動,銀行更是其中的主力軍。
“中小企業融資需要解決的是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銀行在這三個問題上都做了很多”,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取得的成效來看,在融資難方面,監管機構通過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的結構性引導,銀行加大了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加上近期中小銀行的定向降準,信貸上優先安排中小企業貸款,基本從量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在融資貴方面,《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減少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附加費用,降低融資成本。在央行的貨幣政策上,如TMLF的利率比MLF低15bp,得到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的機構資金成本下降,這也是引導進一步降低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來解決融資貴的問題。
在融資慢方面,商業銀行創新了很多商業模式如信貸工廠等,大幅提高了對中小企業的放款效率。除了傳統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和互聯網銀行也利用先進的金融科技手段,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有效服務。
實際上,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出近年來銀行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支撐。據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3.49萬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3.81%。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36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79%,較各項貸款增速高9.2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的戶數1723.23萬戶,比年初增加455.07萬戶。2019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34.8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97萬億元,同比增長24.7%。
需要注意到的是,雖然銀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正在穩步推進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紓困中小企業也對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更大挑戰。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企業整體存在管理能力弱、經營波動性大、無有效擔保物等問題,面臨的違約和損失概率更大。考慮到中小企業的風險特征,在無有效風險管理體系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貸款增長可能對銀行資產質量形成負面影響。
從銀行角度來看,需要加強產品創新力度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基于民企的經營特點,商業銀行一方面需要制定針對性的信貸政策,研發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加大金融科技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利用非財務信息、非結構化信息等大數據解決銀行和民企信息不對稱問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