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10:53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太平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把握國家區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等機遇,推進中國太平新時代發展戰略實施的關鍵舉措。
近日,中國太平發布《中國太平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白皮書》稱,將積極推進大灣區保險互聯互通,推動實施大灣區巨災保險,打造大灣區保險產業生態圈。業內人士表示,大灣區將創造巨大保險需求,利好險企。
機構布局大灣區
中國太平表示,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太平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把握國家區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等機遇,推進中國太平新時代發展戰略實施的關鍵舉措。
具體來說,中國太平將積極推進大灣區保險互聯互通,推動實施大灣區巨災保險,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支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同時,集團將厚植“一帶一路”保險服務優勢,打造大灣區保險產業生態圈,拓展大灣區特色金融服務,全面提升在大灣區發展能力。
此前,廣東銀保監局副巡視員李兵在中國銀保監會召開第212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截至一季度末,險資在粵投資規模約9000億元,為大灣區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持。
險企大有可為
“大灣區的建設離不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這需要大規模、長期穩定的資金,而這恰恰與保險資金的屬性相匹配。保險資金可通過股權、債權、PPP等模式,為大灣區內的路橋建設、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支持和風險保障。”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指出。
瑞再企商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郟京煒表示,建設中的大灣區區域內保險的深度、力度都不夠。據統計,粵港澳區域在1990年-2017年間,受臺風影響經濟損失高達14億美元,其中由保險公司支付的損失不到5%。同時,大灣區的建設會相應帶來更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由保險幫助他們降低風險。可以預見,大灣區的建設會帶來對保險的巨大需求。
展望未來,李兵表示,下一步,廣東銀保監局將從四方面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支持大灣區建設。一是突出創新引領,促進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引導銀行業保險業完善科技專營機制,推動知識產權、研發能力等“技術流”轉化為“資金流”,實現企業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全覆蓋。二是突出市場融合,促進互聯互通。建立與港澳對接的市場規則,促進資金和產品的互通。三是突出高效便捷,促進民生發展。依托CEPA框架深入實施簡政放權,加大創新力度,進一步滿足粵港澳三地企業和居民的金融需求。四是突出聯動發展,促進共治共享。在銀保監會“總對總”框架下,加強與港澳監管協同,推動內地與港澳銀行保險機構聯合建設重大金融平臺、重要金融市場,凝聚金融合力,推動大灣區建設和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的臺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