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8 03:07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未知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讓文物“開口說話”,讓優秀傳統文化靈活地融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時尚而又富含文化基因的文創產品。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穿就要穿出文藝范兒和愛國情懷……”近日,一位買家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藝術品商店淘寶店花99元選購了一件金文燙金T恤,并給出了上述評價。這件T恤上印有如絲帶飄動的“中國”二字,其造型來源于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63年出土于陜西寶雞的西周青銅祭器——何尊上的銘文,這也是“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例證。
????????讓文物“開口說話”,讓優秀傳統文化靈活地融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時尚而又富含文化基因的文創產品。近年來,陜西多家博物館攜手文創企業,正在讓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蘊以年輕姿態“活”在當下。
特別展廳扮靚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陜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志及石刻為主,擁有《開成石經》《大秦景教流傳中國碑》《玄秘塔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多寶塔碑》等一大批書法石刻,在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共接待游客2.2萬人次。其中,開業才一個多月的碑林文創旗艦店,作為碑林博物館的最后一個展廳,讓不會移動的石碑“動”了起來,有效吸引了大量游客。
????????“過去游客在碑林博物館能買的旅游商品主要是拓片、佛造像復制品。從去年開始,我們和陜西華夏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夏文創’)合作,改變了經營模式,我們提供資源、創意源和場地,對方提供資金并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西安碑林博物館副館長張云表示,合作開發的具有碑林歷史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受到眾多參觀者的青睞。
????????其實,早在2017年5月,陜西歷史博物館就聯合華夏文創共同打造出陜西第一家新型網紅博物館商店,開發了一系列備受關注的文創產品。時隔一年,雙方再次合作使“最美博物館網紅餐廳”陜西歷史博物館歷時餐廳落地,為游客提供了文化氛圍濃郁的休憩之處。
????????除實體文創商店、展廳外,博物館還紛紛開設線上文創展廳或銷售平臺,如陜西歷史博物館已開通了天貓、京東、微信、微博等8個網上平臺。2018年,該館文創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總額達到1650萬元,而陜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年銷售額也均超過1000萬元。
文化是文創產品的核心
????????“既有傳統文化內涵又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文創產品較有市場。”陜西華夏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朱先慧以“葡萄花鳥紋香囊”這一款文創產品為例向記者介紹,除了與原型文物一樣的雕刻和外部尺寸外,該款產品以陀螺儀原理重構內部,可擴展用途成為車載內飾,怎么晃動都不會使香料灑出,實現了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統一。
????????關于文創產品開發,陜西歷史博物館文化產業部副主任李博雅認為,不能將文化和產品分開,“比如唐妞這個品牌,并不是簡單復制文物,而是順應時尚潮流開發萌版形象。”李博雅表示,注重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用博物館文創產品講好中國故事,是對文創產品的一個定位。
????????與文創產品打交道一年多的陜西省華清宮商品服務部會員中心小組組員張靖涵,對文創有著自己的理解。“逼真而充滿歷史感的文創產品,如同穿越時空的‘講解員’,引導人們去探尋歷史煙云中的故事。”張靖涵說,“文創產品在設計時,除了要考慮實用性和趣味性,還要兼顧藝術性,比如唐樂舞仕女玩偶這款產品,仕女翩翩起舞的樣子能讓人聯想到唐代梨園樂舞的盛況。”
????????談到“什么樣的文創產品有可能成為爆款”,李博雅表示,一是要成為社會熱點,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比如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播出之后,葡萄花鳥紋香囊和杜虎符這兩款產品的銷售量相較之前有了明顯提升;二是要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比如根據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鎏金銅蠶開發的一系列文創產品,兼具實用性、藝術性、文化性,配飾、擺件、香插、胸針、項鏈等銷量均較好。
????????“歷史文化怎么表現、怎么活化融入生活?需要采取現代化表達方式。”朱先慧說,隨著文化旅游消費升級,講好文化故事尤為重要。初期用文創產品吸引受眾,不斷解鎖文化內涵和塵封的歷史;隨著政策倡導、市場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未來三五年之后,大家再提到文創,就不僅僅是文創產品了,而是更廣泛的“文創+”概念。
館企合作全方位推進產品研發
????????陜西文物資源豐富、文博單位眾多,目前全省擁有省級備案博物館、紀念館303座,其中一級博物館9座、二級博物館13座;全省522家國有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共收藏文物774萬余件,這為陜西文創產品開發提供了豐富素材。各文博單位除了競相做好各自的文創產品開發之外,更需要注重深度合作、抱團開發,無論是博物館間的橫向合作還是與文創企業的縱向合作,都可實現“1+1>2”的效果。
????????“2018年通過館企合作打造的《陜博日歷》如今已頗有名氣。”李博雅表示,“館企合作解決了博物館文創最大的難題——資金,而企業具有更強的靈活性,與市場聯系非常緊密,合作雙方在共識共建的基礎上,可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
????????從客觀條件來看,除極少數大型博物館具有較強的文創能力外,多數博物館在創意理念、人才以及宣發、營銷等方面缺乏明顯優勢。對不少博物館而言,其文創產品仍存在難以轉換為商品的現實困境,與市場需求貼合度差的低創意產品均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銷售業績。
????????“文創產品涉及生活用品、美食、彩妝等不同行業,不同的博物館因自身資源不同,文創產品特點也各不相同。”朱先慧認為,每件文創產品的開發都要經過創意、設計、生產、宣傳、銷售等過程,需要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的啟動資金,博物館文創跨界合作是大勢所趨。目前,華夏文創已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陜西漢陽陵博物館等10余家博物館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