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10:01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2018年底,華信證券存放于華信集團旗下子公司華信財務的存款余額為36億元,華信證券子公司華信資本旗下基金在華信財務的存款余額為28.9億元,其中18.9億元歸屬于華信資本。
隨著年初以來資本市場火熱行情漸趨回落,“看天吃飯”的券商業績也隨之下滑。就近期集中披露的5月業績來看,共有6家券商出現單月虧損;累計來看,今年前5月,仍有4家券商處于虧損狀態。
回溯2018年業績,虧損券商數量達到25家。其中,出現高額虧損的券商各有各的不幸,主要受股東拖累、債券違約風險、市場波動等原因的影響。
類型一、股東拖累
代表券商:華信證券
在2018年虧損券商中,華信證券虧損金額排在首位,達84.33億元(母公司口徑,下同)。華信證券表示,因股東方華信集團發生危機,公司業務全面處于暫停狀態。
華信證券此次虧損主要由于巨額的資產計提減值損失導致。2018年,華信證券計提資產減值損失89.8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繼2017年后,由于對投資的可收回性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關聯方和關聯交易無法充分識別,華信證券財報再次遭遇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
具體而言,截至2018年底,華信證券存放于華信集團旗下子公司華信財務的存款余額為36億元,華信證券子公司華信資本旗下基金在華信財務的存款余額為28.9億元,其中18.9億元歸屬于華信資本。由于華信財務面臨重大流動性風險,華信證券將上述金額全部計提。
另外,自2018年2月起,華信證券管理的資管計劃未能及時兌付,華信證券以自有資金受讓28.41億元份額,并對此計提了25.2億元的減值準備。
令人疑惑的是,上述問題在2017年即已存在。根據華信證券2017年年報,截至當年年底,華信證券存放于華信財務的存款余額為16億元;且在明知華信財務存款存在兌付困難的情況下,未對該筆存款進行任何資產計提。歷經一年時間,華信證券在華信財務的存款余額不降反升,新增20億元的存款有去無回,讓人訝異。
類型二、代持債券違約
代表券商:網信證券
在網信證券出現債券風險后,監管部門已對其派出工作組進行專項檢查,并對其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控。
網信證券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信用業務和自營業務方面。從財務數據上看,2018年該券商實現營業收入-32.44億元,凈利潤-28.80億元。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9.79億元,直接導致巨額虧損的出現。據接近網信證券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此次網信證券凈利潤虧損,系由于公司代持債券出現違約情況。
另外,網信證券2018年度報告顯示,其凈資產為-22.18億元,凈資本為-30.55億元。由于網信證券凈資本已為負值,其風險控制指標及開展業務對凈資本的要求標準均難以達成。
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透露,網信證券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凈資本及其他風險指標已經不符合規定要求,存在重大風險隱患。下一步,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強監管,督促化解風險,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查處。
類型三、市場波動拉低業績
代表券商:太平洋證券
在2018年證券市場波動及監管政策的影響之下,多家中小券商出現“典型性虧損”:經紀、投行、資管等各業務條線盈利水平下滑,自營業務和信用業務造成直接虧損,且營業成本高居不下。
以太平洋證券為例,2018年太平洋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93億元,同比下降69.9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22億元,同比下降14.39億元,在上市券商中凈利潤水平排在末位。
在2018年年報中,太平洋證券詳細描述了市場行情低迷之下券商展業困境: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出現多只股票價格跌破平倉線,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9.59億元;證券自營業務年內虧損5.21億元;自有資金投資的部分資產管理產品持倉證券價格大幅下跌,導致自有資金投資出現大幅虧損,資產管理業務虧損2.82億元……
其他業務條線方面,太平洋證券2018年經紀業務實現收入3.65億元,但實現營業利潤-3706.89萬元;投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但營業利潤僅有968.04萬元,難以拉升公司整體業績。
除太平洋證券外,另外3家虧損在5億元以上的券商分別為華融證券(虧損8.85億元)、中天國富證券(虧損7.23億元)、恒泰證券(虧損5.79億元)。從虧損原因來看,主要模式均為業務條線凈收入的普遍下滑疊加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大幅虧損。
類型四、合資券商待發力
代表券商:申港證券
隨著新設外資控股券商陸續落地,證券業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推進。但由于資本實力受限、業務規模較小、經營業務范圍等問題,2018年共有6家合資券商虧損。其中,在CEPA補充協議框架下設立的申港證券、華菁證券、東亞前海、匯豐前海4家新型合資券商無一例外虧損。
不過,除申港證券因公允價值變動損失4.76億元導致由盈轉虧外,其余公司業績整體變化幅度并不算大,華菁證券、匯豐前海證券虧損規模有所收窄。
據廣發證券陳福團隊研究報告指出,CEPA框架下的新型合資券商牌照相對齊全,業務條線完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仍處于萌芽階段,靜態看業務進展緩慢。此外,合資券商業務規模相對較小,在總資產和凈資產方面均與國內龍頭券商存在較大差距。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