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4 10:37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何文英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2019年3月31日,長沙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2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2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處于上市城商行的中位水平。
日前,長沙銀行發布公告,其非公開發行優先股事項已獲證監會反饋,并披露了反饋意見回復,長沙銀行發行60億元優先股事項已進入快車道,年內有望完成發行。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各大銀行發行優先股節奏明顯加快,多家銀行發行優先股已獲準實施,包括中信銀行、長沙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進入新一批發行隊伍,擬通過發行優先股募集資金補充其他一級資本,提高一級資本充足率。
充足資本支撐業務發展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補充資本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考慮到IPO募集資金已全部用于補充資本金,基于對未來業務開展和資本補充的規劃,長沙銀行于今年擬發行優先股數量不超過6000萬股,計劃融資規模不超過60億元,進行資本補充以獲取業務經營的主動性。
“通過發行60億元優先股,能夠確保我行滿足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并保留一定的安全邊際。除提高一級資本充足率與資本充足率以外,發行優先股將改變我行當前完全依靠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的現狀,優化資本結構。”長沙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三年,將堅持內生資本積累為主、外源融資為輔的原則,多渠道、多方式籌措資本來源,努力保持資本水平充足。
一季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長沙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27%,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2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處于上市城商行的中位水平。
“但因上市前無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融資工具,因此我行存在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空間和需求。此次通過發行60億元優先股能夠確保我行滿足未來一段時期內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資本充足率位列可比上市城商行前列水平。”上述負責人說道。
近年來,長沙銀行業務規模保持穩健增長的趨勢,2016年至2018年,該行貸款余額分別為1186.87億元、1544.87億元和2044.0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6.51%、30.16%和32.31%。
2016年至2018年,長沙銀行凈利潤分別為32.52億元、39.85億元、45.78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65%。截至2018年12月31日,長沙銀行共有分支機構311家。
據介紹,未來長沙銀行還將繼續加快機構布局,設立省內分行、縣域支行,推廣“縣域金融+社區支行+助農取款點”模式,并計劃用三年的時間覆蓋90%的縣(市)、20%的鄉鎮和10%的行政村,預計未來長沙銀行的資產規模、經營業績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據長沙銀行表示,為保持快速發展的良好趨勢,未來已將資本補充管理規劃作為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外源性資本補充方面,選擇的資本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
不良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近年來,宏觀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持續推進,部分行業和產業經營困難并出現信用違約,多種因素導致多家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率呈現上升趨勢。
據悉,長沙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制造業。該行在相關回復公告中介紹,上述行業中借款人多為小微企業,受制于傳統經濟模式,風險抵御能力較弱,在國家經濟減速降擋及行業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更容易暴露信用風險。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建筑業中,多為大中型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去杠桿及“三期疊加”影響下,融資渠道收窄,開始出現不良跡象,但不良仍然較低。
一方面,長沙銀行大力響應國家“脫虛向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號召,逐步加大對貸款的投放力度;另一方面,長沙銀行也提出注重構建全面高效審慎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建設與該行業務相匹配的風險管理體系,繼續加大風控力度,切實降低不良貸款率,提升資產質量。
數據顯示,長沙銀行的不良率處于較低水平,整體風險可控。2016年至2018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9%、1.24%、1.29%,處于行業較低水平,其緩慢上升趨勢與上市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上升趨勢一致。近三年一期,長沙銀行的貸款撥備率分別為3.13%、3.21%、3.56%、3.62%,撥備覆蓋率分別為263.05%、260.00%、275.40%、280.27%,貸款撥備率及撥備覆蓋率均呈上升趨勢,持續高于監管要求,整體風險可控。
截至2019年3月31日,長沙銀行流動性覆蓋率為463.26%,遠超監管要求,流動性保持充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