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3 10:5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賈 麗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平臺生態的搭建、技術開放和資源共享成為趨勢。而科創板的落地,也將促進科技板塊加速融入傳統制造業,帶動其快速升級。
7月2日,中國通號正式進入發行程序,其將成為登陸科創板的首家大型央企,也是科創板“A+H”第一股。中國通號所屬行業為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
數據顯示,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已達141家,其中106家均屬于制造業,占比約75%,大多集中在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食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等。
業內人士認為,從科創板申報企業來看,中國制造在從生產型向服務型轉型,轉型速度顯著提升,從而促進創新力量的進步。平臺生態的搭建、技術開放和資源共享成為趨勢。而科創板的落地,也將促進科技板塊加速融入傳統制造業,帶動其快速升級。?
兼并重組促科技產業融合
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企業在科創板申報企業中占比較重。記者發現,在這些新興的制造企業里,有不少是從傳統制造企業中孕育而來,帶著傳統制造業的基因。
中信建投軍工首席分析師黎韜揚表示,高端裝備制造投資將圍繞關鍵材料、元器件制造兩方面進行,目前我國在關鍵材料、元器件方面仍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空間較大,在當前環境下,關鍵材料、元器件實現自主可控尤為重要。同時,隨著我國消費升級,C端需要更為個性、智能、可定制化的產品,這將共同推動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發展。目前科創板過會企業多為此類型。
在《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中,包括華為、格力、TCL、長虹、康佳、紫光等多家公司表態,將持續在高端、基礎及核心科技產業尋求兼并重組機會。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委員會特聘委員楊兆全表示,傳統制造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融入科技力量,將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通過兼并重組,企業可以超常規發展,充分利用土地、人才、技術等發展要素,在有效整合配置資源的過程中實現低成本、高效率擴張。
同時,他認為,企業通過橫向并購活動,可以提高市場占有率,形成規模經濟。優勢企業可以以規模與效益實施并購戰略,從而使企業規模擴大、利潤率提升、競爭力增強。另外,通過并購可以使企業在保持原有經營領域的同時,向新的領域擴張。
“快進式”填補需防范風險
對于兼并重組,產業經濟觀察家丁少將認為:“資本層面的回報是最直接的,企業發展創投、新技術業務,更重要的是對其產業鏈能力進行梳理以及對核心技術的‘快進式’填補。核心技術缺失造成的產品受制于人,會讓不少企業感到焦慮,投資是‘技術追趕’的重要且快捷的解決辦法。”
但楊兆全提醒,制造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進入新領域,也需要防范風險。“現代企業的發展戰略必須有兩個重要的支點:即生產經營戰略和資本經營戰略,兩者缺一不可。但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他認為,企業或面臨部分風險,首先是技術風險,一家企業開發的新技術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一個不斷完善和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并不簡單,很多新技術都是在此階段夭折的,不成熟的技術是無法投入生產的。所以說,創業投資中的技術風險很大,不確定因素多。其次,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主要來自于成果的價值與市場潛在的需求是否吻合,如果吻合,那么市場風險就會小很多,如果不吻合,那么市場風險將會非常大。此外,管理風險即企業經營管理中因制度、資金、人才等管理不善引發的風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