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4 08:55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李丹丹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原貨幣政策二司基礎上設立的宏觀審慎管理局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牽頭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以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識別和處置機制。牽頭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基本規則擬訂、監測分析、并表監管。
上證報記者昨日獲悉,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已于近期審議,將抓緊出臺并推動實施。
去年11月,一行兩會聯合印發《關于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開啟了我國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圈定”事宜。但上述《意見》僅僅是宏觀政策框架,相關實施細則一直在緊鑼密鼓制定過程中。
今年年初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三定方案”,明確賦予人民銀行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責。其中,在原貨幣政策二司基礎上設立的宏觀審慎管理局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牽頭建立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和基本制度,以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識別和處置機制。牽頭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基本規則擬訂、監測分析、并表監管。
制定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一直是人民銀行計劃中的工作。此前,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僅屬于宏觀政策框架,更多監管要求和操作細節將在未來的實施細則中加以明確。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抓緊啟動實施細則的制定工作,逐步出臺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評估方法和附加監管要求。
今年4月公布的《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規章制定工作計劃》中明確,擬在今年制定的規章有7項,其中包括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規定,該項工作目前應處于收尾階段,相關辦法呼之欲出。按照此前《意見》的規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初始名單、相應金融機構填報的數據和系統重要性得分、監管判斷建議及依據要于每年8月底之前提交國務院金融委審議。
目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初始名單尚不明確。但是《意見》已經給出了方向,對參評機構范圍規定了資產占比和機構數量兩套可選標準:
若采用金融機構規模指標,所有參評機構表內外資產總額不低于監管部門統計的同口徑上年末該行業總資產的75%;若采用金融機構數量指標,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參評機構數量分別不少于30家、10家和10家。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統計,資產規模位于7000億元至8000億元的商業銀行,基本上可以排30名左右。同時,《意見》明確,銀行業機構指依法設立的商業銀行、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按照公開數據,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農發行的資產規模也可排進銀行業前30。
確定了參評機構的范圍后,監管部門將采用定量評估指標,計算參評機構的系統重要性得分。評估指標包括機構規模、關聯度、復雜性、可替代性、資產變現等一級指標。銀保監會和證監會根據整體得分情況,確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閾值,形成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初始名單,提交金融委辦公室。
入選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意味著特別的監管要求,包括附加資本要求和杠桿率要求等,以增強其持續經營能力,降低發生重大風險的可能性。同時,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特別處置機制還將建立,推動恢復和處置計劃的制定,開展可處置性評估,確保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發生重大風險時,能夠得到安全、快速、有效處置,保障其關鍵業務和服務不中斷,同時防范“大而不能倒”風險。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指出,最終評估出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應符合實際情況,一方面避免遺漏可能對金融穩定造成重大威脅的金融機構,另一方面避免過度擴大名單范圍,造成金融機構監管負擔過重。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