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04:39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蘇向皋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我國多數護理人員文化程度較低,50%以上護理能力、生活照料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需要提升。“溢彩千家養老院”公益計劃率先推出“培訓包”項目,旨在建立“一、百、千、萬”的養老照護培訓體系,即形成一套專業的培訓教材
8月22日,“溢路同行,照亮生命”泰康公益日暨23周年司慶活動在泰康商學院隆重舉行。據悉,泰康在全國已捐助34家養老機構,覆蓋北京、甘肅、貴州、陜西、四川等15個省區市,受益老人近萬人;在全國開展養老從業人員培訓方面,已經有來自26個省區市,近300家機構的1300名從業人員參與培訓,提升業務能力;特別是參與民政部開展的“扶貧聚力扶智成才”養老人才百縣千人培訓計劃,為西藏拉薩、青海西寧等10個貧困地區培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
活動現場,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東升向第四批受捐助機構江西省定南縣社會敬老院、成都成華區第六人民醫院康穗養老中心、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海濱敬老院等養老機構代表頒發捐助證書,又有10家養老機構近2000名老人將直接受益。
以人為本,培訓先行,探索公益新模式
根據2018年《我國典型地區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服務能力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多數護理人員文化程度較低,50%以上護理能力、生活照料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需要提升。“溢彩千家養老院”公益計劃率先推出“培訓包”項目,旨在建立“一、百、千、萬”的養老照護培訓體系,即形成一套專業的培訓教材,培訓一百名養老機構院長、一千名種子講師、一萬名專業照護師。培訓形式以線上視頻課程、線下集中授課和社區實踐課程相結合,培訓內容既有通識類的照護內容、更有安寧療護、失智照護等專題內容,滿足養老機構不同的培訓需求。
多位基層養老機構院長表示,護理隊伍是他們的大難題,護理員大部分來自農村,文化素質不高,年齡大多在50歲左右,特別需要走出去學習。某養老院50歲的楊先生已經在護理員的崗位上干了將近六年。和大多護理員一樣,除了上崗資格考核必備的護理知識以外,更多的是靠日常的工作經驗,“不培訓的時候,也不知道多長時間給老人翻一次身,壓瘡到什么程度也不清楚。”
據了解,通過培訓后受助養老機構老人的壓瘡、失禁性皮炎、墜積性肺炎、肢體功能減退等并發癥,以及墜床等不良事件大大降低。
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溢彩公益基金會參與支持了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扶貧聚力扶智成才”養老人才百縣千人培訓計劃。民政部社會福利中心對照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實際,爭取愛心企業支持,統籌聯系“三區三州”、民政部定點縣等貧困地區和對接專家資源,邀請相關專家圍繞養老服務政策、標準解讀、社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智慧養老、康復護理、營養膳食、消防安全、適老化改造、老年法律維權、老年社工理論與實務、養老服務PPP等多方面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泰康已支持社會福利中心在10個地區開展培訓,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按需匹配,硬件升級,篩選最優產品
“溢彩千家養老院”公益計劃同時推出“設備包”,涵蓋4大類(護理設備、康復設備、健身設備和急救設備)46項產品。按照養老機構不同的需求,自由選擇46項產品,解決最實際問題。近一年已為養老機構捐出1600多件助老、醫療設備,最受養老機構歡迎的是全圍擋護理床、沐浴床墊套裝、座便椅、輪椅、OT多功能訓練工作臺等20項產品。
北京南苑社會福利中心黃冬芳院長說:“現在用的床已經十年,早就應該淘汰了。原來的醫用床都是我們員工搬來搬去,現在泰康捐助我們70張護理床都是電動的,左翻身、右翻身、起來吃飯、洗漱都很方便,老人高興,家屬也高興,護理員也減輕了負擔。”
“扶貧”則主要面向貧困地區的縣鎮級養老機構,為他們提供資金和健康醫療設備等支持。通過這種差別化的捐贈方式,為不同養老機構提供個性化幫扶,解決最迫切問題。今年1月泰康向延安革命老區麻洞川鄉捐資100萬修建的10孔窯洞正式落成入住,解決當地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醫療需求和社交需求,并組織員工志愿者陪伴老人貼窗花、包餃子,唱民歌,給老人帶去歡樂。泰康溢彩基金會已經搭建志愿者服務平臺,號召泰康員工、客戶及合作伙伴共同加入到溢彩公益生態中,將志愿服務常態化,為老人帶去更多陪伴和關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