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 00:00 | 來源:面包財經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威高股份(1066.HK)于日前披露了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49.43億,同比增長19.1%;實現歸母凈利潤9.37億,同比增長44.2%。如果剔除特殊項目的影響,歸母凈利潤增速為23.0%。業績出來后的...
威高股份(1066.HK)于日前披露了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49.43億,同比增長19.1%;實現歸母凈利潤9.37億,同比增長44.2%。如果剔除特殊項目的影響,歸母凈利潤增速為23.0%。
業績出來后的第二天,公司股價高開并最終收漲7.11%,創下2015年以來的新高。
不過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威高股份也面臨著低值耗材增速放緩、高值耗材降價以及收購資產后商譽增加等潛在風險。
醫療器械集團
威高股份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產品(臨床護理、創傷管理、醫學檢驗、麻醉以及手術相關產品)、骨科產品、介入產品(腫瘤、血管介入器械)、藥品包裝產品(預充式注射器及沖管注射器)以及血液管理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其中,醫療器械產品、藥品包裝產品以及血液管理產品屬于低值耗材,具有單價低、頻次高、種類多等特點。相應的,骨科產品和介入產品則屬于高值耗材。
從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構成來看,醫療器械產品的營收占比最大,達到約55%。其余三塊業務骨科產品、介入產品以及藥品包裝產品的營收占比較為接近,均在12%-15%的區間內。
對比去年同期的營收,骨科產品、藥品包裝產品的增長最快,增速均達到了30%附近。與之相對應的是,醫療器械產品的增速相對較慢。
骨科產品增長快,未來或存降價風險
在所有這些業務中,骨科業務是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翻查港股上市的其他骨科企業中期業績報告可以發現,均呈現出了較為快速得增長態勢。
以愛康醫療(1789.HK)為例,其在2019年中期實現營收、歸母凈利潤為4.38億、1.30億,分別同比增長59.2%以及81.5%。
另外兩家企業春立醫療(1858.HK)以及微創醫療(0853.HK)的國內骨科業務也同樣增長強勁。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和中國人口老齡化、消費能力提升以及國產替代加速等原因密切相關。
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骨科產品作為高值醫療器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降價壓力也如影隨形。
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于治理高值醫用耗材的改革方案》,提出要推動形成高值醫用耗材質量可靠、流通快捷、價格合理、使用規范的治理格局。與此同時,就在近期于安徽試點的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試點中,骨科脊柱類材料國產品類平均降價55.9%,進口品類平均降價40.5%,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
未來,隨著高值耗材集中采購進一步向全國推廣,可能會對威高及相關骨科企業的營收和利潤造成一定的沖擊。
耗資超50億收購介入產品,商譽大幅增加
威高股份的另一塊核心業務“介入產品”則主要來自于對外收購。
2018年1月,威高股份公告稱以總代價8.442億美元收購美國愛瑯醫療器械控股有限公司。后者主要從事研發、制造及銷售以及分銷用于腫瘤介入及血管介入手術之醫療器械,產品包括活檢產品、血栓管理設備、導液管以及導絲等。
這一收購在補強威高股份產品線、增加海外業務營收的同時,也帶來了商譽的大幅增加。翻查2018年財報發現,商譽金額由2017年約2.03億大幅上升至33.39億
根據會計準則的要求,商譽會分配至預期可受惠于收購的協同效應的集團之各有關現金產生單位或現金產生單位組合。獲分配的現金產生單位或現金產生單位組合會于報告期末前進行減值測試。如果測試發現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值,則會產生商譽減值。
另一方面,威高股份能否很好得整合這家子公司并最終形成協同效應,也需要持續觀察。
完成H股全流通
相比去年同期,威高股份的另一個特點是作為3家試點企業之一完成了H股全流通。
按照一般的理解,H股是指注冊地在國內,但在香港上市,供境外投資者認購和交易的股票。在全流通實施之前,這些公司的股票分為“外資股”和“內資股”兩個類別,前者可在港股市場自由交易流通,后者則無法實現。H股全流通就是要把“內資股”也轉換為可以自由流通交易的H股。
2017年12月底,經國務院批準,證監會開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試點,以進一步優化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環境,深化境外上市制度改革。
威高股份在2018年8月公告稱,其已經完成了H股全流通,即把26.386億股非上市股份或內資股全部轉換成了H股并上市。
全流通或許有利于管理層與公司利益更為一致,但也會使得短期內股票供應有所增加。(CJT)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