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1 04:30 | 來源:阿爾法工場 | 作者:于辰琪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導語:新經濟破局之路,已在2019年為恒大踩在腳下。直面未來,“恒大”二字,已有了不同內涵。?地產行業的調整仍在持續,但未阻中國恒大(HK:03333)疾馳的腳步。?8月28日盤后,恒大發布2019年度半年業績:總資產...
地產行業的調整仍在持續,但未阻中國恒大(HK:03333)疾馳的腳步。
8月28日盤后,恒大發布2019年度半年業績:總資產20985億,營業收入2269.8億,毛利潤772.6億,核心利潤303.5億,凈利潤270.6億,凈資產3453億,現金余額2880億,各項核心指標均保持行業第一。
?
以地產為基本盤,到文旅、健康兩翼齊飛,再到駛入新能源車賽道,恒大的新經濟破局之道,已成為每個實體產業觀察者深入追蹤的重要命題。
01?主業維度的四大看點
通觀這份中報,在各項行業第一的核心指標中,有4組數據最值一提:
在波動巨大的宏觀環境中,如是現金儲備如同定海神針,得以使恒大保持高度定力同時,進退有踞。
從不足千億站上站上2萬億的高點,十年白駒過隙,巨大的規模體量是恒大行穩致遠的壓倉石。
在主業領域,恒大的核心競爭力可見一斑。
龐大的低成本優質土儲,將為恒大業績持續穩健增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
穩健前行的地產主業之外,恒大通往新經濟的多元化之旅,在2019年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就在6月29日,恒大國能93正式量產下線。并同時宣布,與科尼賽克合作的新車型2020年3月將在日內瓦車展亮相。
在此背后,是實打實的資本開支和研發投入——2019年上半年,恒大在新能源車領域投入的費用達到140.7億元。
復盤一個時期以來恒大在造車版圖的拓展路線,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歷程:
NEVS是10家拿到國家批準的新能源汽車整車“雙資質”之一,能夠獨立生產和銷售純電動乘用車的新能源車企。
②?掌握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渠道。2018年11月,恒大通過資金入股成為廣匯集團第二大股東,其旗下的廣匯汽車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在全國擁有11家區域公司,1200多個銷售網點。
③?獲取日本頂尖動力電池技術。2019年1月,恒大入主卡耐新能源,取得日本頂尖動力電池技術及業內前三的動力電池產能。
④?取得輪轂電機驅動技術。2019年3月起,恒大接連拿下e-Traction 和Protean ,獲得了國際領先的商用車和乘用車輪轂電機技術。
⑤?新能源車業務正式落地。2019年6月29日,恒大國能93量產下線,新能源車業務正式落地。
⑥?致力研發全球領先的三合一動力總成。2019年7月24日,恒大與德國hofer動力總成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后者是國際頂尖的三合一動力總成設計及生產企業,在全球擁有15個研究機構及4個合作生產基地,擁有超800名科研專家。
⑦?布局充電樁。同在2019年7月,恒大與國家電網正式成立國網恒大智慧能源服務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聚焦社區智能充電樁建設運營、智能充電樁銷售等業務。
目前看,這些布局將保證恒大新能源的產能,在3年內達到50萬-100萬輛。
必須要指出的是,恒大當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出現的虧損、并購和研發投入大幅增加等現象,是造車這一資金密集型產業固有的特性使然。你去看特斯拉或蔚來,莫不如此。
不過,隨著規模經濟的逐漸到來,最終能看到盈利曙光的一定是先行者。
實際上,恒大已經在這一領域展示出了行業前所有見的效率:從正式布局,到“恒馳”登場,用時只一年時間。這樣的效率,得益于恒大穩健的推進策略——不是從零到1,而是尊重這個行業的發展規律——早在入主NEVS前,NEVS就已經完成了相關車型的研發工作。
恒大用時一年,已將各項技術,供應鏈公司收入囊中。接下來,對于恒大來說,真正考驗是資源整合和供應鏈管理能力。這一切才是剛剛開始。
站在當前節點,審視恒大的這場造車之旅,許家印曾經的那句話仍是最好的注腳:“恒大做事的風格,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
?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