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1 12:29 | 來源:阿爾法工場 | 作者:鋅刻度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文由鋅刻度(znkedu)授權轉載導語:雖然順豐已改變了凈利潤2018年同比下滑的處境,卻無法改善主營業務增長低迷的現狀。?1: 順豐業務量、營業收入增速雙雙低于快遞行業平均水平。 2: 順豐營業收入增速也不及菜...
本文由鋅刻度(znkedu)授權轉載
導語:雖然順豐已改變了凈利潤2018年同比下滑的處境,卻無法改善主營業務增長低迷的現狀。?
1: 順豐業務量、營業收入增速雙雙低于快遞行業平均水平。
2: 順豐營業收入增速也不及菜鳥京東。
3: 順豐向電商延伸之路坎坷。
2017年2月24日,順豐控股(SZ:002352)董事長王衛上身穿黑色夾克、下身著藍色牛仔褲,以休閑的姿態在深交所敲鐘,彰顯著與眾不同。
順豐首日市值就達2310億元,一躍成為深市第一大市值公司,春風得意的王衛豪擲10億元給員工發紅包,最低1888元、最高超過15000元。
而到了第四個交易日,創下73.48元的歷史高點,順豐市值達到3061億元,成為當時中國第五大互聯網公司,僅次于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和京東。
此時,王衛身家飆升至1500億元,站上了人生巔峰: “做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我是想做成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可以實現我的價值和理想。 ”
誰曾想到上市之后的順豐業績并不如資本市場的預期,股價一路下跌,到了2019年6月6日創下歷史低點28.46元,此時市值不滿1257億元,下跌幅度約為59%。
2019年8月27日傍晚,順豐發布了2019年中報,營業收入為500.75億元,同比增長17.68%; 凈利潤為31.01億元,同比增長40.35%;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23.30億元,同比增長11.48%(編者注: 可持續的主營業務)。
雖然順豐已改變了凈利潤2018年同比下滑的處境,卻無法改善主營業務增長低迷的現狀。 ?
增速低于快遞行業水平?
中報顯示,2019上半年順豐最依賴的時效板塊業務營業收入為267.65億元,同比增長4%,而經濟板塊業務收入營業收入為114.6億元,同比增長15.9%。 ?
隨著行業的進步,順豐高時效優勢吸引力在不斷減弱,三通一達都可做到“次日達”,甚至“當日達”都成為它們努力的目標,未來成為行業新常態指日可待。
此背景下,順豐時效板塊業務自然增長乏力。 對此,順豐中報也予以承認: “公司于2019 年5月針對特定市場及客戶推出特惠專配等新產品,帶動經濟產品收入規模及市場占有率加速提升。 ”
順豐放低了姿態,通過降價來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即使如此,順豐的增速依然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77.6億件,同比增長25.7%; 營業收入3396.7億元,同比增長23.7%。
順豐2019年上半年的業務量達到20.17億件,僅同比增長8.54%,低于行業增速25.7%,低于同期中通快遞的46.8%、百世的49%。 而營業收入增速17.68%也不及行業的23.7%,低于同期中通快遞的29.2%、百世的30.5%。 ?
順豐2019年上半年的業務量為20.17億件
更糟糕的是,順豐2019年7月經營簡報顯示,單票收入同比下滑2.84%。
面對順豐的困境,王衛也很焦慮,去年在朋友圈發文: “因為以前還沒有上市,因為以前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還有關鍵我今天也想通了,對一些鉆空子的人仁慈,那就是對想干事、想創造價值、為公司拼搏的忠實員工不負責任! 對想成長的員工不負責任! 為我們的股東不負責任! 這種潛規則會讓我們的順豐走向死亡! ”
事實上,順豐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
?
增速不敵菜鳥、京東
王衛很早就意識到: “現在我們競爭的,絕對不是同行的快遞公司”,順豐的未來是綜合物流平臺。
? 順豐董事長王衛
為此,順豐展開一系列收購,覆蓋了快遞、快運、冷運、國際、同城、倉儲等領域,轉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報顯示,順豐的快運業務營業收入為50.72億元,同比增長46.99%; 冷運業務營業收入為23.52億元,同比增長53.93%; 同城業務營業收入為7.86億元,同比增長129.13%。
這三塊業務雖然比較突出,但占比不高,短時間無法大幅改善順豐的業績。 ?
即使如此,順豐與對手菜鳥網絡、京東物流一比,高下立判。
馬云曾預言: “中國每天將生產10億個包裹,無論是從組織、人才、技術、眼光格局來看,現在很多公司沒有準備好,這時候需要有公司站出來。 ”
阿里巴巴站了出來,成立菜鳥網絡試圖構建中國的智慧物流網絡,還拉攏了順豐、三通一達等公司一起干。
為了阿里巴巴耗費重金,收購中通快遞、申通快遞、圓通速遞等公司的股權,與之形成命運共同體。
又計劃在2017年之后的5年內投入1000億元,用于智能倉儲、智能配送、全球超級物流樞紐等核心領域建設,實現中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菜鳥網絡整合行業資源、擔當行業神經中樞,大幅提升了行業效率,內部凝聚力也在加強,從一個松散聯盟變為堅實的物流巨頭。
阿里巴巴2019年Q2財報顯示,菜鳥網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0.4%,從33個國家和地區的142個港口提貨,讓海外品牌從原產地直達中國,為商家平均節約成本10%,進口物流時效大幅提升5~10天。
而京東物流也在蝶變。
京東物流做了兩大改變,一是發展個人快遞,現在已經有100個城市開通個人業務; 二是對外擴大業務來源,新增大量外部訂單業務、大客戶業務以及個人快遞攬件業務,譬如切入此前由順豐牢牢把控的辦公件(商業合同、發票)領域。
2019年Q2京東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同比增長98%。
一名互聯網資深觀察人士告訴記者: “菜鳥網絡與京東物流正在不斷跑馬圈地、下沉市場,增速遠非順豐可及,缺乏生態體系支撐的順豐未來拿什么與菜鳥網絡與京東物流抗衡? ”
盡管順豐也在追趕,但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
無法建立生態體系
缺乏生態體系支撐這個問題,王衛早有察覺: “我一直認為,靠出賣勞力搬貨不是順豐的終極宿命,接下來我們的賺錢模式要從手腳過渡到嘴巴,從體力轉向腦力。 ”
順豐渴望建立以快遞為核心的電商生態體系。
早在2010年,順豐就試水電商,成立“E商圈”銷售食品、手機等商品,卻因為打不開銷售無疾而終; 2012年,推出順豐優選,主打生鮮在線購物,一直不溫不火; 2014年,推出“嘿店”,主打線下O2O社區,于2019年4月19日宣布全部關閉; 2015年,推出順豐海淘,主打跨境電商,同年改名為豐趣海淘……
? 順豐向電商延伸一直不順,點擊看大圖。
盡管電商業務屢屢發展不順,但王衛不愿放棄: “我們需要在快遞業務基礎上開拓新的利潤來源,延伸新的業務支脈。 ”
為何順豐向電商延伸那么困難。
有電商平臺分析師告訴記者,從電商到物流較為容易成功,而反之則難上加難,究其原因為商業模式層次不一樣。
物流的商業模式相對比較簡單,做好服務、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為核心,而電商的商業模式相對更為復雜,不僅僅是做好服務、控制成本、提升效率,還要考慮資本運作、流量獲取、營銷策略等。
換而言之,低層次向高層次探索,容易出現迷失方向、找不到頭緒,這也是申通快遞、圓通速遞等都在涉足電商,同樣沒有發展起來的原因。
未來,順豐能否找準突圍方向呢,有待市場觀察。(來源:鋅刻度)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