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9 04:3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盧夢勻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增長的公司共有247家,占比46.60%;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公司有127家,占比23.96%。營收同比增長100%以上的公司超過20家。凈利潤漲幅超過100%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多,有113家。
530家新三板醫藥公司披露了2019年半年報,整體來看,近半數公司實現了營收與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步增長,部分研發型企業取得階段性進展。同時,由于我國醫藥體制尚處于變革階段,大量新政不斷落地,醫藥批發零售、化學原料藥等企業受到影響,業績出現波動。
247家營收與凈利雙增長
據統計,在披露了上半年業績的530家新三板醫藥公司中,營收超過1億元的公司有123家,其中天士營銷是唯一一家營收超過10億元的醫藥企業,實現了65.20億元收入,同比增長16.42%;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的企業共有21家,成大生物以3.29億元凈利潤排名第一,同比增長9.91%。
數據顯示,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增長的公司共有247家,占比46.60%;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公司有127家,占比23.96%。營收同比增長100%以上的公司超過20家。凈利潤漲幅超過100%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多,有113家。
上半年處于虧損的醫藥公司共有156家,占比29.43%。其中,君實生物以-2.91億元的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成為了虧損王,但是君實生物上半年藥品研發取得重要進展:全球首個特異性針對B和T淋巴細胞衰減因子的重組人源化抗BTL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FDA藥物臨床試驗批準;公司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重組人源化抗IL-17A單克隆抗體注射液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獲得NMPA受理;公司的特瑞普利單抗獲批上市銷售,取得3.08億元的銷售收入。
從醫藥的細分行業看,247家營收與凈利潤雙增長的公司中,62家公司來自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其次為醫藥及醫療器材批發類公司與生物藥品制造公司,分別有25家、24家。營收與凈利潤均下滑的127家企業中,來自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的公司最多,共有24家。
醫藥流通企業求存求變
上半年,醫藥行業大量新政策持續不斷落地,在醫藥分家、加快行業集中度提高和醫??刭M三大政策的引導下,受“兩票制”、“4+7”帶量采購等配套措施落地的影響,醫藥行業整體業績增速持續走低,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數據顯示,60多家企業在半年報中提到了在醫藥政策對行業造成影響的背景下,自身不斷尋求創新營銷模式,尋找發展方向。這些企業主要來自于醫藥及醫藥器械批發零售業,其次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醫藥批發零售企業斯瑪特在半年報中給投資者寫了一封信,信中表示,公司所在城市“兩票制”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行業集中度的浪潮推進更快。上游方面,公司代理的品種受廠家渠道歸攏及大幅提高代理保證金的影響,有所減少;下游方面,原有間接配送到醫院的份額消失,直接配送的醫院份額保留,但增幅不大。公司上半年虧損155.62萬元,虧損幅度加大。
醫藥新政的實施對一些化學原料藥企業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專注于片劑、膠囊(頭孢類)制造、銷售的賽卓藥業稱,公司努力適應國家在一致性評價、兩票制、GMP飛行檢查、按ICH標準進行新藥研發、“4+7”帶量采購等新政策,克服限抗令的持續影響以及原材料持續漲價等困難,上半年凈利潤虧損93.67萬元,由盈轉虧。
不過,仍有部分企業抓住機遇、不斷對公司業務進行優化調整,從而實現了盈利。瑞朗醫藥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結合“兩票制”的實施推進加大了供應鏈談判力度,進一步擴大了與醫藥生產企業的合作,公司基本藥物配送額在青島市已連續8年排名第一。上半年,瑞朗醫藥實現營收4.20億元,同比增長7.73%,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94.05萬元,同比增長7.74%。
融宇醫藥表示,隨著國家各項醫改政策的相繼發布實施,藥品流通行業將進入結構調整期。因此,醫藥企業應該從“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借助供應鏈金融服務打造全新商業模式,把專業化服務變成藥品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