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 10:3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冷翠華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日前召開的2019(第四屆)中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年會上,中再資產總經理于春玲表示,無論站在保險業來看,還是跳出保險業來看,保險資管都需要創新發展、開拓藍海。
大資管時代,保險資管公司在受托管理保險資金以外,還要在第三方資管市場搏殺。而第三方資管業務的發展情況,往往也被當作是其競爭力的體現之一。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A股上市險企半年報發現,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資產管理公司、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資產管理公司和長江養老保險公司,以及中國人保的資產管理分部管理的第三方資產規模總和已突破萬億元,達10584.7億元。
太保資產第三方資管規模首破2000億元
中國太保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太保資產管理的第三方資產規模首次突破2000億元。從太保集團來看,截至6月底,其管理資產達18730.28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12.5%,其中,集團投資資產13562.82億元,增長10.0%;第三方資產管理5167.46億元,增長19.5%。今年上半年,其第三方管理費收入達到7.00億元,同比增長39.7%。
中國太保主要通過太保資產和長江養老開展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截至6月30日,太保資產和長江養老管理的第三方資產規模分別為2012.5億元和2964.23億元。
中國太保表示,上半年,太保資產把握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基建補短板政策的機遇,在另類投資業務的拓展中深入挖掘中西部地區交通、能源等大型基建項目的市場機會。同時,按照“降杠桿”的政策要求,有針對性地發行另類投資產品,積極支持經營穩健的大型國有企業降低債務水平。在資產管理產品業務領域,太保資產依托傳統投資能力優勢,圍繞固定收益類產品進行重點營銷。
同時,長江養老在養老第二支柱方面,全力攻堅職業年金業務,在養老第三支柱方面,助力個人稅延養老保險業務實現穩健收益,成功發行該公司首款目標日期型產品和首款凈值型產品等。上半年,該公司債權投資計劃注冊規模達114.8億元,累計注冊規模近1360億元。
中國平安在半年報中指出,平安資產的業務規模穩步增長,截至今年6月底,其投資資產管理規模超3.1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8.1%。平安資產負責中國平安的境內投資管理業務,接受委托管理其保險資金的投資,并通過多種渠道為其他投資者提供投資產品和第三方資產管理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平安資產管理的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為2955.8億元,同比增長了10%。上半年,平安資產管理凈利潤同比增長9.6%,主要是受益于資產管理規模持續增長。
第三方資管機遇與挑戰并存
中國人保表示,其資產管理業務總體采取動態平衡策略,審慎把握權益市場投資機會,積極把握固定收益配置節奏和配置機會,從戰略層面關注股權投資機遇,協同保險主業發展。資產管理分部的保險資管產品注冊獲批規模144.50億元,行業排名第四位。其中,債權計劃注冊規模144.50億元。截至今年6月30日,資產管理分部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為2461.44億元。
在大資管時代,金融機構面對的第三方資管市場巨大,發展前景廣闊。不過,市場競爭亦十分激烈。對于保險系資管機構而言,其既需要鞏固在保險資管領域的固有優勢,也需要提升實力,在第三方資管市場爭取更大份額。
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日前在2019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機構資管產品余額近80萬億元,規模超過金融機構總資產的四分之一。資管業務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某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認為,潛在發展空間要轉化為實際業務規模,必須提高自身競爭力。目前看,保險系資管機構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在大資管時代,各類資管機構充分參與市場競爭,資產業務的產品設計、服務能力和投資收益都需要拿出來進PK;二是在保險資金配置需求不斷多元化、標準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保險資管機構在保險資金投資領域的傳統優勢也面臨挑戰。
在日前召開的2019(第四屆)中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年會上,中再資產總經理于春玲表示,無論站在保險業來看,還是跳出保險業來看,保險資管都需要創新發展、開拓藍海。
她認為,從國際資管公司的發展歷程看,第三方業務占到資管公司規模的至少四成,部分公司甚至已經發展到近90%。包括機構業務、零售業務、私人業務在內的各類第三方業務對其利潤貢獻可觀,而目前我國保險資管公司的第三方業務發展程度參差不齊,需要加強重視布局。以企業年金為例,保險資管管理的份額僅約24%。未來,公募基金、養老保險和年金領域,都是保險資管公司面對的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機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