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10:00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1月份以來,中國銀行(03988)、民生銀行(01988)、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01398)、農業銀行(01288)、渤海銀行、交通銀行(03328)和廣發銀行等9家銀行先后發行永續債,除了渤海銀行發行的永續債,單只規模均在300億元(含)以上。
8月以來,央行每月開展一次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CBS操作逐漸常態化。央行表示,開展CBS操作是為提高銀行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截至目前,已有9家銀行共計發行4550億元永續債。面對資本金壓力,銀行還通過可轉債、二級資本債以及股權融資等多個渠道補充資本。
操作規模創新高
17日,央行開展了2019年第五期央行票據互換(CBS)操作,操作量為60億元,期限3個月,面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進行固定費率數量招標,費率為0.10%。
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五次開展CBS操作,此前四次分別于2月20日、6月27日、8月9日、9月11日開展。8月以來,每月中旬前后都有一次操作,CBS操作逐漸常態化。
值得注意的是,CBS操作規模也在擴大。前四次操作量依次為15億元、25億元、50億元、50億元,本期60億元的操作量創下新高。
CBS操作量的增加伴隨著永續債發行的增多。今年以來,銀行永續債市場持續擴容。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7日,今年已發行10只商業銀行永續債,總額為4550億元。單在9月,就有1400億元商業銀行永續債發行。
央行表示,開展CBS操作,是為了提高銀行永續債的市場流動性,從而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今年1月份以來,中國銀行(03988)、民生銀行(01988)、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01398)、農業銀行(01288)、渤海銀行、交通銀行(03328)和廣發銀行等9家銀行先后發行永續債,除了渤海銀行發行的永續債,單只規模均在300億元(含)以上。其中,農業銀行發行了兩只永續債,合計1200億元。
多渠道補充資本
當前,銀行補充資本金迫在眉睫。華泰證券固收團隊研報指出,近年來,我國銀行業主要推行微觀審慎監管政策,微觀業務規模限額與資本金直接相關。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監管政策,旨在控杠桿,去通道,引導商業銀行回歸傳統信貸,要求風險收益逐步對等,這一過程會加劇銀行資本的消耗。未來隨著表外融資需求逐步轉入表內,銀行將被迫消耗更多的監管資本,因而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給銀行帶來資本金壓力。”該團隊表示。
監管壓力下,銀行積極補充資本。除了永續債,可轉債也成為炙手可熱的“補血”利器。浦發銀行10月14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發行500億元可轉債已獲證監會核準。加上此前“延期”的600億元交通銀行可轉債,目前共有1100億元銀行可轉債已獲證監會審核通過,等待發行。此外,今年已有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江蘇銀行的共計860億元銀行可轉債發行上市。
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0月17日,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券發行規模已突破5000億元,達5217.5億元。分析人士指出,與永續債相比,二級資本債的發行規模并沒有優勢,但卻是商業銀行普遍使用的“補血”工具,畢竟,當前永續債發行方主要還是大型銀行。從債券只數來看,5000多億元的二級資本債由42家銀行發行,包括城商行、農商行等各類中小銀行,但永續債發行人僅9家,基本都是大型銀行。
比起債券融資,銀行股權融資規模相對較小。按上市日計算,今年以來,截至10月17日,共有10家銀行通過增發、發行優先股、上市等手段合計融資2743.24億元(不含可轉債和可交換債),規模遠小于商業銀行次級債券(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其中,優先股是最主要的融資手段,4家銀行發行規模共計2350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