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04:28 | 來源:燕趙都市報 | 作者:未知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圖書市場整體增速減緩的大背景下,童書出版卻“一枝獨秀”,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然而,在大熱的市場背后,童書市場現狀卻不容樂觀。
“讀圖畫書成了一個新風氣。”浙江師范大學前校長蔣風,近日在浙江金華一次研討會上,與數十位專家學者一起,為近年來持續升溫的童書熱,提供了諸多思考與建議。(光明網11月12日)
近年來,童書已經成為我國圖書零售市場上最大的細分板塊。2018年,少兒圖書碼洋比重已占整體零售圖書市場的1/4,碼洋規模達223億—225億元。重視學前教育、培養閱讀習慣,是這一輪童書市場繁榮的重要原因。此前中國6歲前兒童早期教育讀物出版長期存在真空,也為童書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可能。在巨大的需求之下,創作及出版熱潮涌起,童書受到社會的重視,也受到市場的左右。童書市場是一塊很大的蛋糕,也因此出現了一些亂象,有一些作品盲目跟風,有一些作品粗制濫造。
在圖書市場整體增速減緩的大背景下,童書出版卻“一枝獨秀”,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然而,在大熱的市場背后,童書市場現狀卻不容樂觀。童書出版存在經典著作重復出版、作者隊伍良莠不齊、出版資源無序競爭、童書資源擁有不均等諸多問題。在市場前景看好、童書市場繁榮的背后,卻面臨著泥沙俱下、竭澤而漁的諸多問題。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有550多家出版社在做童書。但童書出版卻陷入兩個怪圈:一方面是原創乏力,知名作家的作品大家都在爭搶,重復出版,而新人、新作得不到培養和挖掘,這樣既損壞了童書創作與出版生態,也損害了出版社自身的利益,讓童書創作失去內生動力;另一方面,童書出版陷入了瘋狂的引進狀態,凡是海外童書都被貼上經典標簽。這嚴重傷害了國內原創,也傷害了童書出版的創造力。
火爆的市場引起了社會多方力量的介入,致使童書成為了整個行業中出版參與度最高、競爭最激烈的板塊。任何行業,沒有真正培養出內生動力,熱鬧只能是曇花一現。從童書出版來看,在市場培育初期,以版權引進為抓手的選擇無可厚非;若長時間依賴于此,難免后繼乏力。
“童書熱”,不能只有越燒越旺的“虛火”,否則這是一種虛假繁榮,對兒童受眾也會帶來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目前,兒童閱讀面臨方向性的問題是:兒童最需要讀什么?兒童閱讀需要童書出版做什么?兒童閱讀如果跟風,童書出版也跟風,特別是童書出版跟著閱讀推廣走,那就可能會陷入市場陷阱。讓國內童書市場健康發展,是對千千萬萬的兒童負責,也是對未來負責。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