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02:20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王思文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但是發債是一個‘雙刃劍’,借錢一定要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與開放過程中,中資企業境外外幣債的管理問題尤為重要。”
“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的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資本’的開放,而資本的開放就涉及‘錢進和錢出’,這其中股票很重要,債券有的時候也許更重要。”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11月13日表示。
陸挺表示,中國目前在海外發債條件十分便利,原因之一是我國有很大的外匯儲備;第二是海外利率非常低,尤其是發達國家,天然創造了非常好的發債條件。
“但是發債是一個‘雙刃劍’,借錢一定要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所以,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與開放過程中,中資企業境外外幣債的管理問題尤為重要。”陸挺進一步強調,“2014年年初中資企業海外美元債的存量只有1500億美元,現在的存量是8700億美元,其中房地產和金融企業發行存量超過一半,其他產業占45%左右。對于8700億美元的存量,我們要重視,這也是未來幾年非常核心的話題。”
首先,海外美元債的發展是改革開放的成果,表明中國國力的崛起和穩固的信用和能力。
其次,目前存量已經達到8700億美元,而且還在上升,中資企業海外美元債凈融資額伴隨著償債壓力增加正在下行。
最后,陸挺強調,據保守估計,通過中資企業海外美元債流入中國的資金大概達3000億美元左右,這些資金很大程度上沒有統計到社會融資規模里面,使得可能這些因素會倒過來對宏觀經濟以及信貸增長產生一定的收縮效應。希望中資企業美元債能納入宏觀經濟、監管研究、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研究的事宜中。將金融新工具的監管和宏觀審慎的監管跟上。
此外,陸挺也提到外資對中國市場的布局提速,2020年,券商等外資股比限制全部放開,外資機構將如何與本土機構競爭,中資券商的優勢和特色又在哪里呢?對此,陸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資券商在很多領域已經非常成熟,尤其是在零售業務部分,我們不要妄自菲薄,也無需太擔心。”
他強調,實際上外資進入中國有優勢也有劣勢。首先外資進入中國后適應國內監管形式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二是文化差異較大。從這兩個角度來看,外資想在短期之內超越中資在業務方面的難度比較大。
“從優勢來看,外資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一是當企業規模做大時怎么去管理;第二,中資券商業務領域較窄。例如海外券商主要業務和利潤來源不是股票,而是外匯和固定收益。中資券商將來一旦要跨境到海外需要補很大的課。總之中資、外資各有長短,互相學習。”陸挺如是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