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07:40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簡星堰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0月底以來,受益于區塊鏈頂層設計利好刺激,易見股份(600093)曾連續漲停,其股價已從12元/股附近飆升至20.81元/股的階段新高。高處不勝寒,易見股份雖因區塊鏈概念火爆資本...
0月底以來,受益于區塊鏈頂層設計利好刺激,易見股份(600093)曾連續漲停,其股價已從12元/股附近飆升至20.81元/股的階段新高。
高處不勝寒,易見股份雖因區塊鏈概念火爆資本市場,但卻也被質疑“財務造假”而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11月27日,有輿論質疑易見股份業績增速、員工數量、薪酬水平,以及子公司經營狀況等問題。當日晚間,上交所火速向易見股份下發《問詢函》,要求易見股份結合同行業情況,說明公司自開展相關業務以來營收和利潤快速增長的原因和合理性等關鍵問題,并在12月4日以前以書面形式回復。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自2012年冷天輝入主易見股份后,該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便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六年間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最大增幅達到40倍之多。
進一步來看,易見股份經營狀況堪屬“另類”,旗下保理及信息服務業務毛利奇高,7%營業收入卻貢獻了80%凈利潤;而實際上,易見股份凈利主要來自兩家子公司,兩者均在非常短時間內火箭式創收。不僅如此,易見股份大客戶變動巨大,這與年報自述核心客戶較為穩定描述不符。
令人不解的是,面對經營業績如此之好的易見股份,其原控股股東卻連續籌劃套現退出計劃。
轉型供應鏈
營收六年增40倍
易見股份的前身是禾嘉股份,2012年煤老板冷天輝僅斥資3.2億的成本,便從四川禾嘉手中購得了23.57%的股份,之后又通過增發持股比例增加到38%;2017年4月,禾嘉股份正式更名為易見股份,云南九天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天控股)成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冷天輝則成為易見股份實際控制人。
據天眼查顯示,九天控股成立于2007年,注冊資本2.4億元,冷天輝、冷天晴、冷麗芬分別持有51.04%、36.83%和12.13%的股權,主要從事水電開發、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裝飾裝潢工程等業務;此外,冷天輝旗下還實際控制云南工投集團動力配煤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圖南礦業有限公司等煤礦資源類公司。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在冷天輝入主初期,易見股份經營業績并不驚艷,但在其后六年間,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最高增長約40倍。在這業績翻天巨變的背后,則是由冷天輝一手主導的業務板塊調整轉型。
據2018年年報披露,易見股份主要業務為供應鏈管理、商業保理業務,以及基于上市公司“易見區塊”平臺提供的信息技術服務。易見股份表示,2018年,上市公司穩定發展供應鏈管理和商業保理業務,加大業務轉型力度,運用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深化向供應鏈金融科技轉型。
具體來看,易見股份供應鏈管理業務主要集中在控股子公司滇中供應鏈和全資子公司貴州供應鏈,業務模式是基于區域內具有強信用的核心企業,為其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提供供應鏈管理及服務。
2012年~2014年期間,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27億元、3.88億元和4.05億元;凈利潤則分別是1994萬元、5169萬元和3543萬元。但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易見股份營業收入直接同比飆升逾10倍,達到52.7億元,凈利潤也沖高至3.35億元;2016年~2018年,易見股份營收最高突破160億元,凈利潤超過8億元。
凈利水平遠超
同類上市公司
此前,禾嘉股份原本主營農副產品的深加工、銷售,以及機械閥門制造等,2014年上市公司實施定增募資48.48億元,用于電商供應鏈管理平臺和商業保理項目建設。
彼時,九天工貿(九天控股前身)和云南國企云南省滇中產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滇中集團)分別出資20億元認購;定增實施后,九天工貿、滇中集團持股比分別為36.57%、29.40%,為易見股份一、二大股東。
通過2015年報,易見股份指出,當年8月使用募集資金對滇中供應鏈和滇中保理進行了增資,取得滇中供應鏈和滇中保理的控股權。報告期內,供應鏈業務和商業保理業務成為易見股份新的核心業務,更是上市公司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其中,易見股份供應鏈管理業務完成營業收入48.14億元,占營收總額91.33%,實現凈利潤1.25億元;商業保理業務營業收入1.35億元,實現凈利潤7510萬元。
放眼A股上市公司,易見股份“亮麗業績”更是尤為搶眼。其中,老牌供應鏈龍頭怡亞通(002183)近年業績連續下滑,2018年營收超過700億元,但凈利潤卻只有2億元;上海鋼聯2018年營收達到961億元,凈利潤也僅有1.21億元;瑞茂通(600180)與易見股份類似,業務同樣涉足煤炭供應鏈,但前者2018年營收381億元,凈利潤則是4.75億元,同比大降33.51%。
根據財報顯示,2016年底至2018年底,易見股份員工數量分別是122人、160人、173人,同期凈利潤分別是6.03億元、8.16億元和8.14億元。據此計算,易見股份每個員工年均創造的凈利潤分別高達477.88萬元、511.35萬元、465.54萬元;令人稱奇的還有,2017年、2018年易見股份銷售人員數量分別為94人和93人,在銷售費用中支付的員工費用分別為236.75萬元和100.64萬元,每名員工月均收入則僅有2099元和902元。
對此,易見股份表示,該部分數據體現的僅為滇中供應鏈當年列入的7名銷售人員薪酬,合并范圍內其他公司銷售人員的員工薪酬以及其他員工薪酬并未包含在內。2017年及2018年,易見股份平均薪酬分別為15.44萬元和19萬元。但上交所《問詢函》仍要求,易見股份說明各項業務開展的人員數量、人均創利水平和薪酬水平等,并充分核實是否與公司開展的業務規模和利潤水平相匹配,以及是否與同行業情況一致。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根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易見股份旗下供應鏈業務出現虧損,虧損金額為502.74萬元,2018年同期則為盈利2.62億元。其中,滇中供應鏈和貴州供應鏈分別完成營收46.12億元和8.7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33.69萬元和-240.72萬元。較2018年同比,代付款業務收入由2.69億元下降至432.15萬元,毛利由2.49億元下降至402萬元,毛利減少了2.45億元。
毛利奇高
7%業務貢獻80%凈利
自從2015年開展供應鏈管理和商業保理業務以來,易見股份業務規模增長較快,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45.06億元、凈利潤8.14億元。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易見股份收入主要來源于供應鏈管理業務,2018年該業務板塊營收135.23億元,占比達到93.22%;但上市公司利潤卻主要來源于保理業務和信息服務業務,兩塊業務分別完成營業收入7.2億元和2.6億元,僅占易見股份營業總收入的6.76%,毛利率高達70.55%和99.9%。
詳細來看,易見股份旗下控股子公司深圳滇中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滇中保理)、霍爾果斯易見區塊鏈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霍爾果斯保理),分別完成營業收入2.98億元、4.22億元,實現凈利潤則為1.28億元和3.2億元;深圳市榕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榕時代)則為易見股份信息服務業務主力,貢獻營收2.59億元、凈利潤2.07億元。
由此可以看出,易見股份依靠兩家控股保理公司(深圳滇中保理、霍爾果斯保理)和一家全資信息服務(深圳榕時代)完成營收9.79億元,僅占上市公司營收總額的6.75%;但這三家子公司卻是易見股份盈利重頭,創造了6.55億元凈利潤,占據了上市公司超過80%的凈利潤份額。
陡然增長的經營業績,不僅令普通投資者吃驚,更引起監管層高度關注。在11月27日,上交所向易見股份下發《問詢函》,要求該公司說明自開展相關業務以來營收和利潤快速增長的原因和合理性,并審慎評估業務合規性和潛在風險敞口。
易見股份稱,上市公司在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信情況良好。但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截至2018年12月31日,易見股份獲得銀行給予的授信總額度合計14.5億元,已使用10.79億元;貨幣資金則為3.37億元,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為4.65億元,而合計負債卻高達74.48億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易見股份負債總額突破90億元,貨幣資金則為9.75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由8.97億元降為-1.79億元。
上交所《問詢函》要求,易見股份需從主要業務、客戶構成、賬齡水平和同行業情況等多個方面,充分解釋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長期為負的原因和合理性,相關款項是否存在回收風險、減值計提是否充分審慎等問題。
外購子公司
“火箭式”創收
據天眼查顯示,作為易見股份最大的利潤貢獻者,霍爾果斯保理在2017年10月17日才成立,實繳資本8.3億元,法人代表為常椿。
霍爾果斯保理經營范圍包括,以受讓應收賬款的方式提供貿易融資;應收賬款的收付結算、管理與催收;銷售分戶(分類)賬管理等業務;從股東層面來看,易見股份直接持有霍爾果斯保理51.61%的股份,并通過云南易見浙銀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間接持有其15.92%的股份。
成立時間雖短,但霍爾果斯保理卻迅速為易見股份產生收益,2018年貢獻出凈利潤3.2億元;2019上半年,霍爾果斯保理再創凈利潤2.5億元,占上市公司凈利總額的54.23%。根據當地稅收優惠政策規定,霍爾果斯保理享受免征企業所得稅的政策紅利,優惠期間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天眼查數據披露,霍爾果斯保理連續兩年(2017年、2018年)給員工繳納社保為0。
易見股份透露,霍爾果斯保理前期未有人員在當地買社保,后期增配當地員工,目前已有4名員工入職。
無獨有偶,深圳榕時代同樣為易見股份帶來了高效的投資回報率!2017上半年,易見股份曾以120萬元收購深圳榕時代100%股權,后者法定代表人同樣為常椿,從事“易見區塊”系統的推廣應用和運行維護等服務。天眼查數據顯示,深圳榕時代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本1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互聯網技術支持等,而參保人數卻僅有3人。
就在被收購當年,深圳榕時代就完成營業收入1.27億元,為易見股份創造凈利潤1.03億元,不僅迅速收回投資成本,且短短數月就大賺過億元;2018年,深圳榕時代營收擴大至2.59億元,實現凈利潤2.07億元;2019上半年,深圳榕時代營收卻從2018年同期的2.23億元下降至0.81億元,凈利潤則從1.85億元降至0.67億元。
對此,易見股份認為,深圳榕時代為高新企業,享有稅收優惠政策,故利潤相對較高,公司將技術研發、交付團隊與本部共享,故在當地購買社保的人員較少。
但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2016年11月15日,深圳榕時代曾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有效期為三年,在有效期內企業所得稅減按15%的稅率征收。但時至今日,深圳榕時代高新技術資質已經到期,而易見股份卻并未披露該子公司是否再獲高新資質公告,那么稅收或將恢復至25%。
上交所《問詢函》要求,易見股份需說明上述兩家子公司的具體業務模式、盈利模式及收購和設立以來的業務開展情況;并結合同行業情況,說明上述兩家子公司自2017年收購和設立以來業績增速顯著的原因和合理性;毛利率水平、注冊資本和員工數量等,充分說明其業務開展的真實性和可持續性。
大客戶大變動
與年報自述不符
需要指出的是,易見股份供應鏈管理業務主要集中在控股子公司滇中供應鏈和全資子公司貴州供應鏈;商業保理業務主要集中在控股子公司深圳滇中保理和霍爾果斯保理,主要從事應收賬款融資、應收賬款管理及催收、金融信息咨詢服務等業務。
易見股份一年創下145億元營業收入,但卻并未公布任何客戶信息,多年來年度報告僅有寥寥數語描述,且上市公司官網也未披露任何客戶信息。
在2018年年報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易見股份年報自稱,該公司供應鏈管理業務已覆蓋了大宗、鋼鐵、有色、化工等多個行業,服務的核心企業主要為行業內具有較高聲譽的國有或國有上市企業、二甲以上公立醫院等,在西南地區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客戶群體。
易見股份指出,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供應鏈管理、商業保理業務以及基于公司“易見區塊”平臺提供的信息技術服務。2018年,易見股份僅披露前五名客戶銷售額58.24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的55.32%;前五名供應商采購額62.09億元,占年度采購總額56.58%。
通過多份公告查閱,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在上交所對易見股份2019年中報事后審核《問詢函》的逼問下,該上市公司才公布出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供應鏈業務層面的前五名客戶情況。
其中,上海金田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田銅業)、云南昆交投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交投供應鏈)、曲靖市圖鑫商貿有限公司、浙江景華實業有限公司、上海寬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ST滬科)為易見股份2018年前五大客戶;易見股份對前述公司合計銷售金額為67.91億元,占比達到44.6%。
但到了2019上半年,除昆交投供應鏈外,易見股份其余大客戶均已換人,上海棗礦新能源有限公司、廣州海川實業控股有限公司、上海聚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寧波寶盛大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分列2至5位;前五家客戶銷售金額合計34.37億元,占比則提升至61.58%。
根據上述報告期所披露的客戶信息對比,除昆交投供應鏈、ST滬科為國資背景外,其余大客戶均為民營企業,這與易見股份自述其服務的核心企業主要為國有或國有上市企業等不是特別相匹配。
更重要的是,易見股份曾于2018年向金田銅業銷售金額高達29.95億元,但在該上市公司2019上半年前五大客戶名單中竟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與之類似的是,曲靖圖鑫商貿、浙江景華、ST滬科也未再出現于易見股份最新前五客戶榜單,三者2018年向易見股份合計采購21.72億元。顯然,易見股份供應鏈業務核心客戶并不穩定,與年報所述不太符合。
原控股股東趁機套現
面對經營業績的爆發式增長,易見股份原實控人冷天輝卻逆勢而行,開始著手推出套現,云南省屬國資成為其接盤方。
2018年10月7日,易見股份發布公告,九天控股與有點肥科技于簽署《表決權委托協議》,九天控股擬將其所持有的易見股份2.13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19%)所涉及的表決權等相應股東權利委托給有點肥科技行使。
此次表決權委托完成后,滇中集團成為易見股份控股股東,持有上市公司29.4%的股份,實控人由冷天輝變更為滇中新區管委會。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2018年及2019上半年,易見股份向大客戶昆交投供應鏈銷售額共38.82億元,向第五大客戶ST滬科銷售金額4.78億元,兩名客戶均具有國資背景。
天眼查顯示,昆明市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云南鴻實企業有限公司分別持有昆交投供應鏈51%和49%的股份,昆明交投實控人為昆明市國資委,而云南鴻實實控人則為黃博。此外,第五大客戶ST滬科控股股東亦是昆明交投,且正籌劃擬作價13億元收購昆交投供應鏈100%股權。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10月27日,九天控股又與上海港通一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上海港通)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書》,九天控股擬將其持有的易見股份5612.2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轉讓給上海港通,轉讓價格為11.52元/股,轉讓價款總計6.47億元。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上海港通2019年8月26日才突擊成立,與簽署上述股份轉讓協議僅相隔兩個月時間。公告披露,上海港通不參與易見股份經營管理,僅為財務投資,股權轉讓系九天控股為化解風險作出的交易安排。通過質押數據顯示,九天控股的確遭遇資金一定壓力,截至11月20日,仍有3.85億股易見股份股份處于質押狀態,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為92.71%。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