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10:02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市第二天即出貨,順豐控股大股東實施減持,一張不留!不過,減持的不是股份,是可轉債。12月11日晚,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
上市第二天即出貨,順豐控股大股東實施減持,一張不留!
不過,減持的不是股份,是可轉債。
12月11日晚,順豐控股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德控股)明德控股于12月10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采用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順豐轉債3500萬張,占本次發行總量的60.34%。本次減持后,明德控股不再持有順豐轉債。
中證君查閱大宗交易數據發現,明德控股此次出手順豐轉債的價格疑似為105元/張,收益約為1.75億元(不考慮稅、費)。
來源:公告
上市第二天
一張不留
總共發行5800萬張,明德控股就拿下3500萬張,大股東參與順豐轉債“打新”熱情不是一般的高。
順豐轉債是11月18日發行,12月9日上市的新轉債。該公告指出,順豐轉債共發行了5800萬張(債券代碼:128080),每張面值為人民幣100元,發行總額人民幣58億元。其中,明德控股共計配售順豐轉債3500萬張,占本次發行總量的60.34%。
對于這次順豐轉債發行,明德控股幾乎是“頂格”參與。
公開資料顯示,順豐轉債采用向原股東優先配售,網上定價和網下配售相結合的方式發行。
其中,老股東配售的條款為:
原股東可優先配售的可轉債數量為其在股權登記日(2019年11月15日,T-1日)收市后中國結算深圳分公司登記在冊的持有順豐控股的股份數量按每股配售1.3138元面值可轉債的比例計算可配售可轉債金額,再按100元/張的比例轉換為張數,每1張(100元)為一個申購單位,即每股配售0.013138張可轉債。
據上市公司最新披露,截至11月7日,明德控股持有2701927139股順豐控股股份。按前述條款計算,其通過配售方式能夠拿到的可轉債最多就是3550萬張,實際拿到3500萬張。
拿出如此多的真金白銀,你或許會覺得大股東真夠意思。
其實,大股東除了意思意思,表達下支持之外,還能賺一筆!
從公告披露的信息來看,在12月10日,也就是順豐轉債上市第二天,明德控股就拋掉了獲配售的可轉債,一張不留。
約1.75億元到手
中證君粗略算了下,從參與配售到上市后第二天出貨,一個月不到,明德控股在順豐轉債身上賺到約1.75億元。
有正股的加持,順豐轉債上市表現不俗,9日開盤價為115元,較面值上漲15%,盤中最高漲到116.659元,收盤115.960元,轉債投資者全部實現浮盈。明德控股持有的3500萬張轉債當天最多是浮盈5.83億元。
12月10日,順豐轉債早盤跳水,隨后反彈,全天在前收盤價下方震蕩,最低價為115.013元,最高為116.06元,收盤報114.975元。
中證君查閱深交所大宗成交數據發現了疑似為明德控股出售順豐控股的該筆交易信息。明德控股疑似通過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深南大道基金大廈證券營業部賬戶出手全部順豐轉債,接收方大多是機構,成交價格均為105元/張,成交總額為36.75億元,實際盈利1.75億元(不考慮稅、費)。
來源:深交所
事實上,還有比明德控股更著急減持轉債的大股東。
12月11日,白電轉債在上市第一天就遭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88萬張,占發行總量的10%。
白電轉債11日收漲3.9%,最高價報108.9億元,最低價報103.73億元,幾位股東這一波操作至少300萬是可以收入腰包了。
近期大股東減持轉債的公告還有不少。
12月9日,鼎勝新材公告稱,控股股東鼎勝集團于2019年11月12日至2019年12月9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系統累計減持鼎勝轉債125.4萬張,占發行總量的10%。
在此之前,鼎勝集團與鼎勝新材實際控制人已于2019年9月9日至2019年11月7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系統減持同樣數量的鼎勝轉債。
此外,浦發銀行公告稱,今年11月15日至2019年11月20日,第一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減持浦發轉債5000萬張,占發行總量的10%。這期間浦發轉債最低價為103.5元,最高價為105.19元,若在此價格區間完成減持,資本利得估計在1.75億元和2.60億元之間。
老股東的“福利”
業內人士表示,大股東參與轉債優先配售再伺機減持其實是普遍現象,算得上是標準操作手法。
道理其實不難理解。
轉債雖說是債,但國內上市的轉債幾乎都是以轉股方式退場。在大多數發行人看來,名義上是發債,實際是發股票,只是這是個漸進過程,但仍然會攤薄老股東股權。通過設置優先配售條款,老股東可優先參與,多數時候能賺一筆,如此發行人提議發轉債自然更容易得到老股東支持。
事實上,正是看中這一點,對于心儀標的,有的投資者還會選擇提前買入股票,通過優先配售權參與轉債發行,從而可能在轉債發行前推動股價上漲,是為搶權行情。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類似的股東減持行為并不代表不看好后市,無需過分擔憂。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