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 03:05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趙珊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好看又好玩的旅游演藝,在文旅融合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旅游演藝是中國旅游業的新興業態,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兼具旅游與文化的雙重魅力。旅游演藝既是文旅消費的引領者,也是幸福生活的供給者。有特色
好看又好玩的旅游演藝,在文旅融合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旅游演藝是中國旅游業的新興業態,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兼具旅游與文化的雙重魅力。旅游演藝既是文旅消費的引領者,也是幸福生活的供給者。
有特色
“浪奔,浪流,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耳邊響起熟悉的旋律,走進劇院大門,沒有檢票口,眼前是一片老上海的石庫門,店鋪前熙熙攘攘,往來的行人穿著民國時期的服裝。我們一邊走,一邊看,隨時可駐足互動,好像穿越回那個年代。前方豁然開闊,原來是來到了黃浦江碼頭,這里正上演著昔日抗戰的故事。走著看、站著看之后,游客才坐在百樂門劇院,欣賞精彩的歌舞秀。
原來這是浙江省橫店影視城新近推出的大型沉浸式旅游演藝《百老舞匯》。演出地很有特色,是在橫店影視城夢外灘影視主題公園。這里以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老上海為原型,按照1:1建有南京路等8條老上海的街道,還復建了外灘及蘇州河沿岸的34幢歷史建筑。置身其中,真有一種以假亂真的感覺。
始建于1996年的橫店影視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也是國內成長最快的影視旅游主題景區。源于此,影視、文化和旅游找到了最佳的融合點——旅游演藝。在秦王宮景區上演的首個電影再現演藝秀《英雄比劍》,在清明上河圖景區上演的首個全息真人演藝秀《游龍戲鳳》、明清宮苑景區上演的首個電影揭秘演藝秀《清宮秘戲》等都獨具影視特色,深受游客的喜愛。橫店影視基地每天都在上演20多臺主題演藝秀和100多個街頭秀。橫店由影視基地已發展成旅游演藝之都。
橫店旅游演藝日益受到業界關注。2019中國旅游演藝橫店高峰論壇近日舉辦。橫店集團資深副總裁殷旭說,旅游演藝要有特色。橫店最大的特色是影視。橫店以影視為表,旅游為里,文化為魂。旅游演藝的成功要原創,有特色,有文化內涵。
有文化
旅游演藝是近年來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典型業態之一。中國旅游演藝正處于快速發展期。來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旅游演藝節目臺數從187臺增加到268臺,增長了43%;旅游演藝場次從53336場增加到85753場,增長了61%;旅游演藝觀眾人次從2789萬人次增加到6821萬人次,增長了145%;旅游演藝票房收入從22.6億元增長到51.5億元,增長了128%。
縱觀全國,《宋城千古情》《印象劉三姐》《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長恨歌》《又見敦煌》《印象大紅袍》……許多文化味兒十足的旅游演藝獲得了市場,贏得了觀眾。其中,共同的特點就是蘊含豐富的文化。
“近年來,許多游客將旅游演藝作為旅游過程中,體驗當地文化必不可少的環節。口碑好、名聲大、有特色的旅游演藝成為游客的首選。”馬蜂窩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馬禹濤說,“這些熱門的旅游演藝產品都挖掘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內涵,運用高科技手段,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中國旅游演藝有別于其他演藝產品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隨著大眾文旅消費需求大幅增長,旅游演藝正成為目的地新標配。旅游演藝應突出“地方依戀”,注重“地方IP化與IP地方化”,實現從“門票經濟”到“場景消費運營”的轉變。
有創新
旅游演藝如何持續保持對游客的吸引力?殷旭說:“旅游演藝要常變常新,橫店所有的演藝每年一定有變化。像《大話飛鴻》是無厘頭的表現手法,我們把每年最流行的東西融進去,符合當今觀眾的熟悉度。”
中國旅游演藝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中國旅游演藝聯盟執行主席梅洪告訴記者,《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禪宗圣域·六祖慧能》《外灘尋夢》《那年芳華》《契丹王朝》等旅游演藝具有獨特模式,強調通過旅游演藝產品撬動產業價值,打造文化產業園區,帶動區域綜合發展,改變區域產業形態。
梅洪認為,未來旅游演藝的一個發展方向是小而美、小而精,在小空間里面融入大故事。在上海外灘核心的區域外白渡橋邊上的老教堂里,中國首臺環境藝術新實景體驗秀《外灘尋夢·上海之歌》,利用全息投影技術構建了多媒體的體驗空間,一幅幅百年前的歷史畫面和人物漸次鮮活起來,將上海的歷史人文做了一個全新的呈現與詮釋。演出還將推出帶餐版、夜場版、英語版、音樂劇版等多種形式,以滿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上海戲劇學院文化發展公司董事長張軍認為,高校是旅游演藝的實驗室和孵化器,可以在高校里先做小規模的試驗。移動的劇場可以成為旅游演藝的新探索。旅游景區可設置移動的劇場,比如游客乘坐大巴車,在車里可以看表演,到某處景點下車,繼續在實景中觀看,在景區內移動地欣賞完一場演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