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8 10:34 | 來源:斑馬消費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一開局,快遞公司就因疫情而遭受重創,4家A股快遞公司中只有堅持營業的順豐控股實現了增長,其他公司的經營業績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原標題:申通快遞以利潤換市場,能否王者歸來? 來源:斑馬消費
2月27日, 申通快遞 披露2019年業績快報,公司營業收入230.67億元,同比增長35.58%,歸母凈利潤14.33億元,同比下降30.06%。
2019年,公司完成業務量73.70億單,在六大快遞公司中僅高于 順豐控股 ;快遞服務業務收入226.80億元,在A股4家快遞公司中倒數第一。
2020年一開局,快遞公司就因疫情而遭受重創,4家A股快遞公司中只有堅持營業的順豐控股實現了增長,其他公司的經營業績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同日披露的經營簡報顯示,申通快遞2020年1月完成業務量4.01億單,同比下降21.45%,比順豐控股還要少1.65億單;快遞服務業務收入13.25億元,同比下降23.23%,排在4家公司末位。
雖然目前在六大快遞公司中墊底,但申通快遞卻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快遞行業的開創者。1993年,順豐和申通分別在珠三角、長三角成立,北京1994年初誕生了宅急送,形成了中國快遞行業的初期格局。
順豐專注于高端商務件市場,單票收入高但業務量低,宅急送逐漸沒落,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申通快遞才是行業老大(以業務量計算),直到2015年才被 圓通速遞 和中通超越。
那是中國快遞行業的黃金時代,各大快遞公司借電商崛起狂飆突進,結伴上市后馳騁于資本市場。申通快遞也于2016年底借殼艾迪西登陸A股。
大家更加賣力地奔跑,終于在2019年跑出中通和 韻達股份 兩家百億單量的快遞公司。跑得不夠快的申通快遞,不進則退,行業地位發生逆轉,從第一到倒數第一。
創業者可能在此時已萌生退意。2016-2018年度,公司金額分別為1.53億元、3.06億元、7.65億元,分別占當期凈利潤的12.13%、20.58%、37.36%。當時,公司實際控制人陳德軍、陳小英兄妹,通過個人及德殷控股合計持股近六成,分得了大部分。
2019年7月開始,德殷控股分兩次將所持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阿里巴巴,公司控制權易主。陳德軍、陳小英兄妹套現146.47億元,退居二股東。
阿里巴巴入主后,申通快遞打法大變。
2019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4%,但這已經是增速下降的第3年了。市場增量逐漸收縮,行業的關注點便轉向對存量空間的爭奪。
所以,最簡單粗暴的武器——價格戰,重出江湖。
其中,最夸張的圓通速遞,2019年的單票收入下降了14.24%,在定價上一向“商務范”的順豐控股,2019年的單票收入也下降了5.72%。
在阿里巴巴的加持下,申通快遞的價格調整帶來了最好的效果。2019年公司單票收入下降了5.52%,但業務量增長了44.17%,在六大快遞公司中業務增長排名第一。2019年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1.6%,較2018年提升了1.5%。
2018年,公司毛利率16.24%,在上年基礎上下降了2.21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繼續下降至15.98%。
另一方面,抱上大腿的申通快遞財大氣粗,加大業務投入。
公司在2019年業績快報中解釋業績下滑時稱: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公司為維持網絡穩定、提升市場份額,加大了市場政策力度;另外,公司本年度加大了市場拓展力度、加強了省區管理及總部精細化管理,導致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及研發費用增幅較大。
2019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投入分別增長了50.77%、65.75%、444.91%。其中研發投入特別值得一提。2017年公司研發投入僅十幾萬元,到2018年猛增300倍至4362.14萬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5362.29萬元,同比增長444.91%。
這些變化2019年以來一直在影響公司業績,從2019年半年報開始,就一直呈現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凈利潤大幅下降的狀態,直到2019年業績快報一錘定音。
阿里巴巴為申通快遞助力頗多,包括幫快遞業務上云,帶公司布局金融業務等,最終能否助公司重回巔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