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3 03:38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毫無疑問,債市全面實施注冊制可以簡化發行流程、提高發行效率,有利于擴大企業債券的融資,未來整個債券市場的上行空間有望增大。那么,這對于以非標融資為重頭業務的信...
債券市場全面開啟注冊制。
3月1日,發改委發布通知明確,企業債券發行全面施行注冊制,并明確企業債券發行條件,包括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企業債券一年的利息等。
同日,證監會也發布通知明確,公司債券公開發行實行注冊制,由證券交易所負責受理、審核。上交所和深交所也發布通知,明確實施注冊制相關業務安排。
毫無疑問,債市全面實施注冊制可以簡化發行流程、提高發行效率,有利于擴大企業債券的融資,未來整個債券市場的上行空間有望增大。那么,這對于以非標融資為重頭業務的信托公司又將帶來哪些影響呢?
對信托影響有限
滬上一位資深信托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從當前的社會融資結構來看,債券占比還是比較低,扣除政府性及政策性債券,通過債券獲得融資的企業仍是少數,多數企業還是通過銀行貸款。債券發行從核準制度改為注冊制,顯然已落后于股票發行制度改革,是一種政策倒逼。”
上述人士分析稱,對于企業來說,債券融資途徑通暢、便捷了些,可能會減少對融資類信托需求。但對信托工具需求可能并不會減少,這里面有幾個因素:第一,企業整體債務率已經達到一個高位,加杠桿的主體更多是政府,企業加杠桿面臨宏觀約束和微觀制約;第二,存量債務結構調整,“非標轉標”,企業對融資類信托需求會減少;第三,信托作為一種靈活的資源整合金融產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不僅可以為企業家解決一般融資問題,還能提供降低負債率、盤活存量資產、財富傳承、員工持股、企業年金等服務。
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分析,“短期看,我覺得影響不大,非標的對象很多是中小企業、民企等企業,受到債券市場資金偏好等因素制約,這部分融資主體短期仍很難進入債券市場。長期看,債券市場融資功能增強,市場準入更加便利,有利于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分流部分非標客戶。不過,非標融資的多元功能以及架構設置靈活性還是債券融資所無法取代的,更多需要看企業融資目的來選擇融資渠道。”
博人金融創始人宋光輝認為,這些年里,能夠發債的優質客戶已經出現較強的“金融脫媒”勢頭,未來將會愈演愈烈。所以債市開啟注冊制將使銀行業務受到沖擊,而對信托公司影響相對較小。“因為信托業務本身就是在銀行的信貸業務和證券的債券業務的狹縫中發展起來的。信托當前的業務,屬于利基市場。在國外的金融產品里,和國內信托業務最為相近或是競爭最強的業務是CDO。CDO的客戶都是投資級以下的客戶。這些客戶通常不能夠直接發行信用債券,需要金融機構更深入的治理,比如說地產項目融資中對于抵押品的監管、對于資金用途的監管。而信托機構當前的地產業務中,就提供了這類治理。這和證券公司承銷地產公司信用債券的模式完全不同。”他說。
信托發力債券業務
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2020年2月末,中國98.95萬億元債券中,企業債2.31萬億元,占比2.33%;公司債7.16萬億元,占比7.23%;其中一般公司債3.91萬億元,私募債為3.24萬億元。
注冊制的開啟,對債市影響深遠。業內人士認為,債市全面實施注冊制可以簡化發行流程、提高發行效率,有利于擴大企業債券的融資,未來整個債券市場的上行空間有望增大。
在此之前,由于資管新規對非標產品形成較大約束,以“債券”為代表的“標品”逐步受到信托公司的重視,以此提高標準化業務水平,推動機構轉型升級。
據了解,除了參與債券二級市場投資,資產證券化、債券承銷等也是信托公司目前開拓債券業務的主要方式。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3季度末,投向證券市場的信托資金余額為2萬億元,其中有高達1.3萬億元投向債券市場。
以資產證券化業務為例,信托公司的主要參與方式主要包括擔任受托人和特殊目的機構(SPV/SPT)、形成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底層信托受益權資產(信托受益權資產證券化)、擔任受托人/發行人參與資產支持票據業務。2019年以來,由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的資產支持票據(ABN,Asset-BackedMedium-termNotes)增長迅速,在該領域,華能信托、五礦信托、平安信托等公司表現相對突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