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11:17 | 來源:覽富財經 | 作者:余常豐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川恒股份自主開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半水濕法磷酸生產工藝技術,具有工藝流程短、技術水平先進可靠、產品質量好、總能耗低、生產成本低、生產運行平穩等優點。目前,公司...
3月26日晚間,貴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川恒股份,股票代碼:002895)發布2019年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7.49億元,同比增長35.5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0億元,同比增長133.6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86億元,同比增長159.13%。
對于公司在2019年度的營收、凈利潤均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川恒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致力于主營業務,鞏固資源優勢,增加產能,加強市場營銷渠道建設,主要產品銷售量增加,銷售單價上漲,營業收入實現增長。
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覽富財經了解到,國內磷酸生產多采用濕法磷酸技術,濕法磷酸生產工藝是以反應料漿中硫酸鈣含結晶水的不同來區分的,目前世界各國濕法磷酸生產的各種流程,無水法流程尚無工業化裝置,采用二水法的裝置占85%,而直接制得濃度大于40%(以P2O5計)磷酸的半水法流程和半水-二水流程的生產裝置僅占15%。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川恒股份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公司自主研發的磷礦浮選技術、半水濕法磷酸生產成套技術、濕法磷酸凈化技術、飼料級磷酸二氫鈣生產技術、磷酸一銨生產技術均應用于工業化生產。
其中,川恒股份自主開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半水濕法磷酸生產工藝技術,具有工藝流程短、技術水平先進可靠、產品質量好、總能耗低、生產成本低、生產運行平穩等優點。目前,公司的半水濕法磷酸工藝裝置是自主研發設計的國內首套單系列產能最大的半水濕法磷酸工藝裝置。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聯合會組織鑒定并出具的關于川恒股份CH半水濕法磷酸成套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文件(中石化聯鑒字[2013]第81號),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同類技術先進水平。
此外,川恒股份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開展基于磷石膏替代水泥作為膠凝材料的試驗研究,并解決充填過程中的環境影響問題。2019年10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專家對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共同開發的“半水磷石膏改性膠凝材料及充填技術”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
“半水磷石膏改性膠凝材料及充填技術”成功解決了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堆存難、磷礦山企業充填成本高兩大難題,可大幅度提高礦山回采率和磷石膏大量化利用, 降本增效效果突出,對綠色礦山建設和磷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堅持自主創新發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秉承著“創新,是川恒的靈魂;創新力,也是川恒最核心的競爭能力。”企業發展理念,川恒股份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積極開展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與應用。2019年度,公司研發投入總金額達到5666.96萬元,比2018年的4107.76萬元增長了37.96%。
截止2019年底,川恒股份已累計獲得專利58件,其中發明專利52件。而2019年度,川恒股份研發支出主要用于新產品的研發和研發綜合水平的提升,進一步降低了公司產品成本,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優化公司產品結構,逐步增強了公司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
在CH半水磷石膏新型充填膠凝材料及膏體充填工業化研究項目方面,川恒股份在前期實驗室研究的情況下,進一步在盛源磷礦開展工業化充填實驗,取得良好的效果,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2019年10月,該項目技術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專家組鑒定,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在磷酸一銨質量提升及ABC干粉滅火劑應用項目方面,川恒股份通過自主研發,改進公司產品生產工藝,提升產品各項指標,磷酸一銨產品達到HG/T5010-2016標準要求,同時滿足ABC干粉GB4066-2017的生產要求,提高公司磷酸一銨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半水濕法磷酸尾氣資源化利用與節能減排工業化應用研究方面,川恒股份通過與川大進行技術合作,結合公司現有情況,在半水濕法磷酸裝置開展尾氣節能減排研究,有效的降低尾氣排放指標,達到國標標準要求,同時提高了氟資源的收率和濃度,降低尾氣排放溫度,熱能循環利用,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得益于公司的研發創新,川恒股份的產品得到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認可。在國內市場中,川恒股份的“小太子”牌飼料級磷酸二氫鈣市場占有率已多年穩居行業首位,成為行業第一品牌。在國外市場,川恒股份自2013年起致力于推廣出口產品“Chanphos”飼料級磷酸二氫鈣,目前該產品已在亞太地區成為同行業的知名品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