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02:00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保險業人士看來,就綜合實力來講,渤海人壽在保險業并不突出,不排除這一交易是海航系內部資產騰挪。不過,如果交易達成,渤海人壽成功收購渤海信托多數股權,將使業...
海航系資產重組傳來新消息。
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獲悉,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海航資本)擬將持有的渤海信托股權轉讓給渤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渤海人壽)。目前這筆交易尚未完成,但渤海人壽已經預付股權轉讓款3.07億元。
渤海信托系海航資本旗下核心資產,目前海航資本持有渤海信托51.23%股權。
在保險業人士看來,就綜合實力來講,渤海人壽在保險業并不突出,不排除這一交易是海航系內部資產騰挪。不過,如果交易達成,渤海人壽成功收購渤海信托多數股權,將使業內繼平安信托后新增一家保險系信托公司。
一位中小型保險公司投資相關負責人認為,保險公司控股信托公司,對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的投資業務很有助益,核心就是讓保險公司有了類似于資管公司的布局。
對于上述股權轉讓,截至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發稿時,渤海信托暫未回應。渤海人壽相關人士則向記者表示,要以監管批準的公開信息為準,目前公司還不方便作回應。
渤海人壽推進收購
海航系深陷流動性危機已有一段時日,此時籌劃渤海信托控股權變更被認為是海航系資產重組、奮力自救的一個舉動。
記者獲悉,海航資本擬將其持有的渤海信托股權轉讓至渤海人壽。目前這筆交易尚未完成,但渤海人壽已經預付股權轉讓款3.07億元。
渤海信托成立于1983年12月,注冊地為河北省石家莊市,注冊資本為36億元。截至2019年末,渤海信托股東總數3家:海航資本、北京海航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新華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渤海信托51.23%、26.67%和22.10%股權。控股股東為海航資本,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均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
渤海信托年報顯示,過去一年公司核心指標均實現不同幅度的增長,且多居于行業上游水平。
2019年,渤海信托實現營業收入29.24億元,同比增長47.30%;實現凈利潤11.16億元,同比增長9.73%。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21.13億元,同比增長34.41%;投資收益4.36億元,增長幅度超過280%。
截至2019年末,渤海信托的信托資產規模為5966.03億元,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其中,被動管理型信托資產規模自5200億左右降至3500億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渤海信托擁有海航旗下唯一信托牌照,隨著近年監管趨嚴,業界對信托牌照價值幾何多有爭議,但依然稱得上是“最稀缺的金融牌照”。海航流動性危機爆發以來,已出售多家金融子公司,但仍未放棄信托牌照。
渤海租賃
曾謀劃收購渤海信托
實際上,兩年前,渤海人壽第一大股東——渤海租賃也曾謀劃收購渤海信托,但并未成功。
2018年初,上市公司渤海金控(渤海租賃曾用名)啟動收購渤海信托事項。經各方初步協商和論證,重組初步方案為渤海金控擬向公司控股股東海航資本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渤海信托33.45%股權,并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的方式進一步向渤海信托增資,最終持有渤海信托51.00%的股權。因本次交易對方海航資本為公司控股股東,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有信托業內人士認為,“渤海信托和渤海金控均是海航系資產,但如果渤海信托注入上市公司,等于給上市公司增加優質資產,對上市公司日后進行資本運作大有好處。”
然而,在上述重組推進期間,國內經濟形勢和政策環境等客觀情況發生諸多變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成為金融監管的首要目標,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監管機構相繼出臺相關政策,要求嚴控金控平臺的發展,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2018年10月底,渤海金控公告稱,終止收購渤海信托,公司擬將發展戰略調整為聚焦租賃主業、特別是航空租賃主業的發展,不再拓展多元金融業務并逐步剝離與租賃主業關聯度低的金融或類金融投資,切實降低整體資產負債率,提高租賃主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公司擬將公司名稱由“渤海金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渤海租賃股份有限公司”。
彼時,渤海信托表示,根據公司戰略調整安排,本著謹慎性原則和對本次交易各方負責的態度,公司擬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海航系
“親兒子”渤海人壽
渤海人壽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落戶在天津自貿區的壽險公司。在壽險業中,渤海人壽被視為海航系“親兒子”,這是海航系退出原持股50%的新光海航人壽(現鼎誠人壽前身)過程中,新發起設立的一家壽險公司。渤海人壽注冊資本130億元,是保險公司中少數達到百億資本的機構之一,股東包括17家,持股5%以上的共有8家,其中第一大股東為持股20%的渤海租賃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5年多時間,渤海人壽的發展軌跡可謂壽險業轉變的一個縮影。在該公司成立之初,壽險行業正經歷監管松綁放開前端、費率改革紅利的快速發展,中小險企業務、產品、模式各種創新,出現了以安邦為代表的資產驅動負債模式,一眾險企保費突進。
渤海人壽曾表示,公司定位為創新型保險公司,希望迅速做大公司的資產規模和業務規模,打造影響力。其業務也一度快速增長,總保費從2015年的33億大增至2016年的185億,不過,這多是由萬能險等短期理財險業務撐起來的規模。此后,隨著監管引導行業回歸保障、發展長期儲蓄和風險保障業務,渤海人壽轉為推進價值轉型,發展保障型業務。
“渤海人壽戰略轉型起步于2017年,經過兩年時間的過渡和摸索,2019年是我們從規模增長向價值增長實質性轉型的元年,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渤海人壽相關負責人近日稱,隨著“回歸保險本源,防范經營風險”的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渤海人壽將政策壓力轉化為積極轉型的動力,持續推進戰略轉型。
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渤海人壽業務轉型成效顯現,取得逆勢突破的業績。據悉,一季度,渤海人壽原保費收入47.25億元,同比增長近117%。其中,新單期交保費7776.57萬元,同比增長1321%;投資業務綜合收益率5.57%,財務收益率4.52%(行業整體為4.64%)。該公司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43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