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0 09:2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魏倩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得益于新技術的發展,移動金融APP獲得廣泛使用,但同時違規采取個人信息等風險事件頻發,包括多家銀行在內的移動端APP,去年遭到監管部門“點名”整改下架,同時在...
移動金融客戶端(APP)備案試點工作有了最新進展。昨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稱互金協會)對首批擬備案的移動金融APP進行了公示。
????????得益于新技術的發展,移動金融APP獲得廣泛使用,但同時違規采取個人信息等風險事件頻發,包括多家銀行在內的移動端APP,去年遭到監管部門“點名”整改下架,同時在人民銀行主導下,開啟備案試點,將之納入監管范疇。
????????對于金融科技帶來的風險,正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重視。記者同時獲悉,近期人民銀行悄然啟動了金融科技應用風險專項摸排工作,其中就包括移動金融APP。
首批移動金融APP擬備案名單出爐
????????互金協會稱,根據相關金融機構登記的備案信息并結合測評結果,對首批擬備案的33家機構73款移動APP在互金協會官網進行公示。
????????首批公示的金融機構涵蓋多種類型,包括各類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支付機構、金融科技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外資行等,如,工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口袋銀行、招商銀行、恒生中國、京東金融、支付寶,微信等。記者注意到,此前被點名整改的銀行APP不在首批公示中,如光大銀行、天津銀行。
????????移動金融客戶端備案工作于去年12月啟動。當時的啟動會議明確,各試點機構應于2019年底前完成首批試點備案APP的材料提交和備案申請,協會完成備案審核工作后擇期發布第一批通過備案APP清單。
????????2019年,移動金融APP違規風險事件頻發,問題集中于缺乏隱私協議、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范圍描述不清、超范圍采集個人信息和非必要采集個人信息等方面。去年末,公安部查處整改了100款APP。由于銀行APP是居民理財、存款、匯款等多項業務的重要載體,彼時,多家銀行迅速啟動了對自家APP進行自查。
????????同時,在人民銀行主導下,互金協會制定了《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備案管理辦法(試行)》,實質將移動金融客戶端納入監管范疇。業內人士認為,備案管理工作對于提升客戶端軟件安全防護能力、加強個人金融信息保護、保障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金融科技風險管控持續加碼
????????金融科技風險管控正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去年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強調,運用金融科技提升跨市場、跨業態、跨區域金融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風險管控和金融信息保護,做好新技術應用風險防范,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不僅是啟動備案工作,人民銀行同時還啟動了金融科技應用風險專項摸排工作。
????????記者從機構獲得的文件顯示,摸排對象為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結合實際選擇部分注冊地在本轄區的金融機構進行摸排,摸排比例不高于30%。
????????摸排范圍包括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信息系統等。內容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新技術金融應用風險,包括個人金融信息保護、交易安全、仿冒漏洞、技術使用安全、內控管理等5個方面風險情況。
????????記者了解到,此前人民銀行也曾進行過金融科技風險摸排。這個時點,再次啟動專項摸排,結合到近期金融創新“監管沙盒”提速等工作,被外界解讀為金融科技風險管控持續加碼的信號。
????????據悉,上述專項摸排工作分三個階段,分別是自評階段、核實階段、總結階段。相關金融機構在今年5月至7月要完成自評工作,根據《金融科技應用風險專項摸排列表》逐項進行自評,及時提交報告。對發現的問題,建立清單管控和動態跟蹤機制,視情況采取必要的風險補救或補償措施。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