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03:24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未知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的發展正在從“高增長”過渡到“高質量”的模式。中國在太陽能、高鐵、共享單車和電動汽車等低碳交通領域均處于國際最前沿。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創造的就業機...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白雅婷。照片由UNDP提供
中國2019年的GDP增長率為6.1%,在全球處于較高水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正不斷追求創新、綠色和包容性發展,這體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駐華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迅速發展起來的模式與習慣,如居家工作、無接觸服務和減少旅行,證明了低碳、綠色的模式的可行性。通過強調低碳轉型的社會和經濟利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有望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把一些抗‘疫’行動變為長期舉措。”
實施氣變項目 受到國際肯定
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一直積極參與中國氣候變化相關工作。白雅婷高興地表示,過去10年中,在中國實施的15個氣變項目成果顯著,受到中國和國際社會的肯定。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幫助下,中國制訂了省級應對氣候變化方案(2010—2014),在31個省和直轄市設立氣候變化部門;綠色照明項目幫助中國減少碳排放440萬噸;改造農村房屋建筑建材也減排160萬噸。
白雅婷說:“近20年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還在中國探索氫能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積極制定清潔能源解決方案。我們目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攜手,在全球環境基金(GEF)的支持下,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FCV)的開發和商業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還協助中國建立了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這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計劃。”
支持清潔能源 減少碳排放
白雅婷認為,中國的發展正在從“高增長”過渡到“高質量”的模式。中國在太陽能、高鐵、共享單車和電動汽車等低碳交通領域均處于國際最前沿。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創造的就業機會已經超過了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僅在201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已超過1250億美元。而接下來,中國有望進一步加大對清潔能源和減少碳排放的支持。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將對地球的未來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盡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前路依舊漫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隨時準備著繼續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白雅婷說。
發展綠色經濟 促進經濟增長
2019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的嚴重影響。白雅婷認為,通過發展綠色經濟,其實可以在保護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并幫助人們提升抵御未來沖擊的能力。
白雅婷指出,從現在起到2050年,能源系統變革可使全球GDP增長98萬億美元,比當前經濟發展模式能帶來的GDP增長還要高出2.4%。單單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就將在全球增加4200萬個工作崗位。發展循環經濟可以創造600萬個就業機會。
“在努力走向綠色道路的進程中,必須記住不讓任何人掉隊,支持最弱勢群體。我們擁有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寶貴機會,它有潛力提高抵御未來沖擊和危機的能力。”白雅婷提醒。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