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04:04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未知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目前迫切需要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此外,能產生靶向刺突蛋白(此蛋白可促進病毒與細胞結合并進入細胞)的中和抗體、阻斷病毒與人受體蛋白ACE2結合的方法,也備受全球關注。...
英國《自然·醫學》雜志14日發表的一項免疫學研究發現,在41名新冠肺炎成年康復患者的血漿中,含有大量針對新冠病毒刺突的抗體、記憶B細胞和循環濾泡輔助性T細胞(cTFH細胞),但這些抗體和免疫細胞中和并阻斷病毒結合的能力卻“參差不齊”。
目前迫切需要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此外,能產生靶向刺突蛋白(此蛋白可促進病毒與細胞結合并進入細胞)的中和抗體、阻斷病毒與人受體蛋白ACE2結合的方法,也備受全球關注。雖然基于刺突的疫苗原型在動物模型中表現出色,但對人體內的刺突特異性免疫反應,科學界尚未理解透徹。
此次,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科學家亞當·魏特利、斯蒂芬·肯特及其同事,采集了41名澳大利亞成年人的血漿和外周血細胞——他們已經從輕、中癥新冠肺炎中康復,發病時間為PCR檢測呈陽性后的32天左右。其中,男性24人女性17人,中位年齡59歲。
在所有研究對象體內,研究團隊都發現了刺突特異性抗體、刺突特異性記憶B細胞(能產生抗體的一類白細胞)和刺突特異性cTFH細胞(能調節B細胞免疫的一類白細胞)。不過,患者免疫血漿阻斷ACE2與病毒結合位點相互作用能力的中位值一般(只有14%左右)。統計分析顯示,血漿出現較強的中和活動不僅取決于刺突特異性抗體的數量,還取決于能表達特定趨化因子受體的刺突特異性cTFH細胞不同子群的相對豐度。
該研究認為,雖然所有新冠肺炎康復患者都表現出免疫識別新冠病毒刺突糖蛋白的多個特征,但各患者血漿的中和能力卻相去甚遠,說明疫苗或應選擇性地靶向最高效的中和表位。
研究團隊認為,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具有特異性表面和功能特征的B細胞和cTFH細胞可能不是未來疫苗研發的有用靶點。需要進一步開展大型隊列研究,理解cTFH細胞與不同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