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 03:23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譚志紅 郭玉貞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9月2日,“品讀灣區”9+2城市悅讀之旅活動啟動儀式在廣東中山紀念圖書館舉行,這既是廣東省中山市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重要交流活動,也是全面展示...
9月2日,“品讀灣區”9+2城市悅讀之旅活動啟動儀式在廣東中山紀念圖書館舉行,這既是廣東省中山市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重要交流活動,也是全面展示中山市“全民閱讀之城”建設成效的平臺和窗口。近年來,中山市大力推進“書香中山”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書香中山”系列全民閱讀活動,推動全民閱讀縱深發展,讓書香滿城,讓閱讀悅民。
點亮粵港澳大灣區“悅讀”之光
此次活動由中山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聯盟主辦,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紀念圖書館承辦,廣東省圖書館學會和香港中央圖書館、澳門公共圖書館、廣州圖書館、深圳圖書館、珠海市圖書館、佛山市圖書館、惠州慈云圖書館、東莞圖書館、江門市圖書館、肇慶市圖書館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12家圖書館共同舉辦。
本次“品讀灣區”9+2城市悅讀之旅活動分為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薦書悅讀之旅、21天城市閱讀馬拉松、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悅讀之旅攝影作品展三大部分,多方面展示和交流灣區城市的人文風貌。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薦書悅讀之旅活動持續到今年11月,由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聯盟各成員館共同向市民推薦入選好書,包括經典美文推薦、地方文獻推薦及贈書等,引導全民閱讀潮流,推廣城市形象,促進各地地方文獻交流。
21天城市閱讀馬拉松由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聯盟成員館共同發動本城市讀者積極參與,讀者可通過留言板的形式每天上傳閱讀記錄和閱讀心得等進行打卡。活動周期內累計完成21天線上打卡且累計點贊數排名前100名的讀者可獲得相應獎品及閱讀馬拉松獎章。
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悅讀之旅攝影作品展由粵港澳大灣區公共圖書館聯盟各成員館分別開展攝影作品征集活動,征集以灣區“9+2”城市標志性景觀為背景的閱讀場景攝影作品,并挑選優秀作品在線上線下展出。
“全民閱讀之城”行穩致遠
2018年7月,中山市正式啟動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打造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山模式,建設“六大文化之城”。其中,建設“全民閱讀之城”是六大文化之城中“品牌文化之城”的重要內容。中山市為此做了一系列努力。
一是出臺一批政策。
中山市先后出臺了《關于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加快推進“書香中山”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中山市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方案》《中山市實體書店資助辦法(試行)》等6個配套文件,印發了《中山市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0)》《中山市中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五年規劃(2017—2021)》,制定了《中山市街區自助圖書館建設實施方案》及其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中山市“共享閱讀空間”試點建設方案》及其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二是創立共享型縱橫結構的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
縱向結構為統籌市、鎮、村三級公共閱讀資源,以市圖書館為總館,24個鎮(區)圖書館為分館,270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書室和走近百姓生活的34家“中山書房”街區自助圖書館為服務點;橫向結構為聯合社會力量拓展公共閱讀陣地,以市圖書館為總館,聯合社會機構建設的18家共享閱讀空間為分館,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學習型組織設立的53家“圖書館之友”為服務點。
目前,中山市已建成市圖書館、鎮(區)圖書館、中山書房、鄰里文化家圖書館等各類圖書館共82家,每4.1萬人擁有一座自助圖書館,實現了圖書館分館和自助圖書館鎮區全覆蓋,行政村(社區)圖書室全覆蓋,市、鎮、村三級圖書通借通還。
同時,全面實行市聘分館副館長下派鎮(區)、鎮(區)安排分片專管員下派村(社區)督導的“雙派”制度,實現圖書館總分館在人才隊伍、文獻資源、技術平臺、閱讀活動、業務場館等方面的共建共享。2019年,全市24個鎮(區)分館和街區自助圖書館完成圖書流轉36.8萬冊,在20個鎮區開展流動圖書服務70場次,為24個鎮(區)配送閱讀推廣活動48場。
三是積極拓展新型公共閱讀陣地。
中山市積極聯合社會力量,在學校、旅游景區、酒店、電影院、候機樓等場所及其他文化旅游休閑場所建設公共閱讀空間,免費向市民提供各類便捷的閱讀服務。目前全市正有序推進18家共享閱讀空間試點項目建設,有效豐富公共閱讀服務的供給。其中,南朗鎮左步村左歩書屋設立的共享閱讀空間被國內知名公共文化專家譽為新時代民辦圖書館的標桿。
同時,中山市推動在各黨政機關、群團組織、學校和酒店、銀行等企事業單位、學習型組織設立“圖書館之友”服務點并為其配送中山紀念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服務點負責圖書的保管和閱讀空間的日常管理,并充分利用中山紀念圖書館圖書轉借系統實行免費借閱服務。“圖書館之友”的管理員可通過“圖書館之友”管理系統開展團體內讀者借閱手續,在“圖書館之友”之間、公共圖書館服務網點之間實現圖書接力互借,創新圖書流通模式。目前已完成了50多家“圖書館之友”的圖書配送,累計配送圖書135551冊,有效推動“書香機關”“書香校園”“書香企業”的建設,拓展公共閱讀陣地。
中山市選取市內符合條件的居民住宅小區,利用其公建配套設施建成鄰里文化家。鄰里文化家中的鄰里自助圖書館將全天候為小區住戶及群眾提供借書、閱覽、免費無線網等公共圖書館服務。目前,全市已開展13家鄰里文化家試點建設,有效打破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面墻”。
此外,中山市還建立市圖書館與中小學校閱讀推廣合作機制,在校園建立圖書服務點、成立中山市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和中山市閱讀促進會,培育“囤糧”計劃讀書社、72小時書店、夏天童樂讀書會等一批民間公益閱讀組織。
四是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文化惠民活動。
一方面,繼續擦亮閱讀品牌。中山市已成功打造中山讀書月、中山書展、廉政讀書月和“市民選書政府買單”“香山講壇”等閱讀品牌活動。其中,今年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組織中山紀念圖書館在線上線下開展“市民選書政府買單”新型借閱服務活動,累計投入資金470萬元。同時,創新開展網上點書、快遞到家的“愛閱有約”新型網上免費借書惠民便民活動,有效實現公共文化產品的供需對接。完善“幼兒—少年—成年”不同年齡段的分級閱讀推廣機制,推廣“大榕樹下”“鳳凰花開”“人文香山”“香山講壇”等閱讀活動品牌。著重打造“人文香山”閱讀名片,邀請各界名家舉辦公益文化講座,形成“香山講壇”“香山讀書會”“香山記憶”“香山人行世界”四大活動系列。
另一方面,廣泛開展閱讀活動。中山市持續開展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閱讀“七進工程”,堅持開展“書香鎮區”“書香社區”“書香企業”“書香家庭”等為單位的系列評選活動。政府每年舉辦各類中山讀書月全民閱讀活動200余項,支持由各類社會閱讀組織舉辦的閱讀推廣活動,涌現出“送糧上山”“童聲漂流故事會”“閱讀馬拉松”“曬書會”“名家進校園”等一批優秀閱讀活動。
五是打造一批數字閱讀平臺。
中山市投入245萬元搭建“書香中山”閱讀服務平臺。建成貫通市、鎮、村三級的中山“e啟閱”數字資源平臺,累計點擊量達6048萬人次。市級每年投入300萬元至500萬元經費采購數字閱讀資源,市鎮兩級閱讀資源總量達178TB。目前中山紀念圖書館共為用戶提供涵蓋11個類別的61種數字資源,2019年中山紀念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比例在廣東省內處于領先地位。
據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調查,中山市90.3%的受訪者認可閱讀的重要作用,受訪者年平均閱讀量為14.1本,超過廣東省平均水平(11.2本),67.2%的受訪者獲取圖書方式為“到圖書館等地借閱”,61.8%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數字閱讀。目前,中山市已形成“全民閱讀基礎好、市民對閱讀重要性認知度高、閱讀數量可觀、數字閱讀蓬勃發展”的全民閱讀新局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