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5 17:43 | 來源:鳳凰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日,職場社交平臺脈脈接連因兩個職場熱點事件被推至風口浪尖。第一則,拼多多一員工因在脈脈發布匿名消息被開除事件,引發熱議,部分網友質疑脈脈是否泄...
近日,職場社交平臺脈脈接連因兩個職場熱點事件被推至風口浪尖。第一則,拼多多一員工因在脈脈發布匿名消息被開除事件,引發熱議,部分網友質疑脈脈是否泄露用戶個人信息。對此,脈脈在官方微博回應稱:在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不會以任何形式向任何第三方提供職言區發帖用戶信息,且對于個人信息進行極為嚴密和完備的安全保障。
另一則,則是"B站起訴脈脈不正當競爭"一事。同樣,脈脈也對此發出了聲明。聲明表示,脈脈與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已在法院的調解下達成和解,脈脈不存在利用虛假用戶發布傳播虛假不良言論、構成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作為平臺方,我們不會利用"虛假用戶"身份針對任何一家企業或事件,發布傳播虛假信息;同時,職言區并非完全匿名,我們不會放任職言區出現不實內容。對于謠言誹謗、惡意中傷個人、企業和行業的言論,我們會依法配合執法部門進行調查。
從以上兩則聲明中,我們可看出脈脈對于用戶信息處理的兩個關鍵點:一,作為職場社交平臺,在不涉及到法律層面問題時,脈脈會全力保護用戶隱私;二,無論實名還是所謂的"匿名",社交平臺不是法外之地,當需要配合司法機關進行調查時,社交平臺也必須依法將用戶信息提交給司法機關。所以,當我們在社交平臺發表言論時,應做好為自己言行負責的覺悟,切勿發表虛假言論。
"吐槽"只是內容社區的一小部分 "職言"的N種正確玩法
事實上,雖然此次引發關注的兩則消息,均為吐槽公司的內容,但"職言"內容最核心的內容,還是職場話題,求職避坑等。
在這里,每天都會有人詢問某家企業到底值不值得去,然后根據反饋來進行判斷,避免盲目求職、就業踩坑;還有人在此曬一下幾個Offer,然后發布自己最終選擇了哪個公司。當然,還會有一些職場人選擇在這里說些真實的話,真實的表達,分享信息,分享經驗……以致于當有網友質疑脈脈時,有諸多人站出來說"脈脈是職場人惟一能去表達的地方了。"
擇業指南
如,中年失業怎么辦?
雖然看似是一場心酸吐槽,但這則充滿真情實感的尋求幫助帖,卻獲得了諸多職場人的幫助,也讓更多有類似經歷的人可以在此相互抱團取暖。人生的路雖然走起來有些漫長,但若常有相互攙扶之人,或許也不會覺得這條路有多苦。
面試經驗分享
常聽人說,此處還有不少凡爾賽,但"凡"有時也會是有用武之地。比如這位,裸辭1個多月,面試21家公司,67次面試,6個offer,經歷N次過一輪游、備胎轉正再面掛、談薪談崩、鎖HC、刷kpi……offer從40w+一直到70w+。看到很多產品朋友,像我之前一樣掛面,特開此此貼交流面試心得的人,就引來了五百多位同人,一起交流。其中還不乏,諸多有用之言。
大佬互動
有人說,美團的王慧文經常"職言",于是乎在王慧文退休之季,大家就在"職言"社區為其建立了一則祝福帖,短短幾日便出現了上千大佬的留言。
職場社交上迎來上升期,脈脈或將進一步擴大
擇業指南、溫情互動、大佬翻牌……這些內容,已屬"職言"的日常表達。
脈脈CEO林凡曾經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過,"職言"的每日DAU(日活躍用戶)在整個脈脈的DAU里,僅占不到10%。
其實,放眼脈脈整個平臺,我們就會發現其早在設立之初,就已將自己發展板塊按不同需求、不同場景、不同功能分好方向。如果說"職言"是中國職場人熱衷的發聲地,那么"實名"則是中國職場人互利互惠的俱樂部。因在"實名"區,大家不僅可在此和職場人建立聯系,還可在此分享經驗、做內推。而實名的保證,則是在一定程度上,為建立利益關系的雙方提供了基礎保障。
事實上,中國職場社交在此前一直不溫不火。脈脈堅守七年,目前開始基于社交優勢,做招聘業務,并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日前,林凡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今年脈脈招聘收入增幅達到300%;平臺上新經濟領域的頭部公司,活躍用戶的增長幅度達到200%-300%。未來,社交招聘模式,將會取代傳統招聘網絡模式。"
那么,作為職場社交平臺,到底會不會因員工與企業之間的矛盾激化,而走偏?有幾點很關鍵。
一、正視所有人都要為言論負責這一共識,所有平臺都一樣
網絡是表達自己觀點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網民們在任何一個社交平臺上發布網上言論時,都要恪守法律底線,這是每一個發聲人的義務和責任,在各個平臺都是如此。
二、理性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相關企業面對網友的批評時,一味地推卸責任與甩鍋,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站在受眾群體的道德點與利益點之上,理性溝通,實事求是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三、看清事情兩面性,共同維護職場社交生態
無論是現實還是網絡,職場社交永遠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這其中的多重學問,也是職場人在紛紛學習的過程。但只要是事物就具有兩面性,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倘若此時深陷其中,也切勿急于下結論,而是應客觀辯證的看問題。比起攪渾風向,大家更應相互維護。畢竟,內卷已經很嚴重,職場人需要一個可以傾訴的空間,抱團取暖。
關鍵是我們要明白,不管一般同事之間,還是親密的"小團體"成員之間,我們時刻都要掌握好交往的度,過分依賴小圈子帶給你的安全感,可能使你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阻礙進步成長。同時,還應時刻規范自己的言行并為之負責。畢竟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一時無意之言,也為自己的未來寫下伏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