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11:56 | 來源:財經網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從歷史中走來又在不斷邁向未來,在這個過程中,城市更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城市規劃學家沙里寧曾說:“城市的生長,并不是單純的疆域擴張,而是傳承歷史、創新未來的過程,使其煥發出全新的時代能量。”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從歷史中走來又在不斷邁向未來,在這個過程中,城市更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談到迄今為止可以堪稱世界級的城市更新項目,首鋼園必定占有一席之地。這個擁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北京文化印記與時代符號,在2019年百歲生日之年迎來了新生,而它的復興不僅僅是百年工業文化的重生,也是北京這座千年古城的一次文化再生。
而這座廢棄的工業遺址是如何重新煥發光彩的,我們一起來找找答案……
首鋼園六工匯項目效果圖
復興之魂,與空間的深度對話
作為首鋼園首批改造工程,位于其核心區域的六工匯項目,在近期向公眾開放了A3地塊6層的辦公樓樣板間,此外,六工匯還打造了線上線下的“雙線樣板間”,使用先進的VR技術,為客戶帶來線上360度全景看房體驗。這一舉措讓人們真正從感覺到視覺再到觸覺逐一感知六工匯項目全貌。
雙線樣板間效果圖
雙線樣板間效果圖
在商業地產被一次次顛覆性的變革推動發展的過程中,邊界也被不斷打破、拓寬。在各路群雄爭相競逐的大江大河中,六工匯并沒有因循守舊,而是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遠方,將遠方的風景與文明帶回當下。
首鋼園六工匯項目效果圖
六工匯由首鋼基金與美國鐵獅門兩家企業聯手打造,項目一方面沿襲了首鋼基金大氣內斂的底蘊,另一方面又發揚了鐵獅門開放包容的文化。
項目由11棟產業辦公、11棟獨棟旗艦商業、1座購物中心組合而成。在新舊文化沖撞的地帶,六工匯從建筑肌理到文化內核,都做到了既與歷史和記憶相連,又能在瞬息萬變的當代城市文化景觀中,起到實效作用。
其在建筑色彩上延續了首鋼昔日的工業風格,與三高爐形成融洽的互動。外掛式的鋼制樓梯不僅喚起了老工業人的懷舊情結,也迎合了年輕一代對于賽博朋克風格的追求。同時,借用工業廠房基本原型,調整為適用于多樣化需求的復合空間,為城市空間帶來持續的創造性活力。
如果說建筑是一座商業綜合體的外殼,那品牌內容便是其內核生命力。與冬奧共生的六工匯定位于城市微度假地標,其在品牌引入與商戶招租之時便緊扣這一主題,旨在為項目也為城市注入更多元、更新潮的生活方式理念與消費選擇。
現階段六工匯項目商業及產業招商工作進展順利。據六工匯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商業招商工作進度已逾六成,入駐主力品牌已基本確立,初步形成以家庭親子、文化娛樂Z世代、運動體驗為項目亮點,打造北京商業新地標。
主打親子互動主題場所的奈爾寶親子娛樂中心已完成簽約,將在六工匯打造總面積超過7300平方米的北京首家旗艦店,并引入北京第一家、全國第二家科技館。奈爾寶是針對高品質家庭客群打造的集美學體驗、親子主題餐廳、專屬派對服務等為一體的一站式國際化家庭親子成長空間,是時下最具體驗感的親子互動空間。
而沉浸式劇場UMEPLAY也將亮相六工匯,作為國內沉浸式娛樂的先鋒品牌,UMEPLAY已先后在上海、北京、成都布局,具有成熟的商業模式與創新基因,對年輕一代具有著極強的吸附能力,這一點與六工匯不謀而合。
除此之外,項目內的主力品牌及商戶還有百勝中國、星巴克、九本居酒屋、食代生鮮超市、長安記、渡娘火鍋、半天妖烤魚等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品牌,這一系列零售、餐飲、休閑、辦公空間編織在一起,與六工匯產生深度的交流與對話,共同推動項目迭代生長。
冬奧借勢,與板塊的無界溝通
作為首鋼基金和鐵獅門聯手打造的冬奧獻禮項目,六工匯從誕生之初便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與責任。如今,隨著冬奧會籌備工程如火如荼的進行,六工匯也與之共同成長。
而首鋼百年工業遺址獨特DNA、依山傍水的優越生態環境、低密度高品質辦公社區、北京市重點項目、首個與冬奧會同期面世的大型綜合體、鐵獅門與首鋼基金首次合作的核心項目等諸多先天優勢,也讓六工匯一出現便奪得了頗多關注。
尤其是在商業相對不飽和,且發展式微的京西地區,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六工匯,被給予了厚望,而從當下看來,六工匯也并未辜負這份期望。
六工匯所在的首鋼園區,不僅是2022北京冬奧組委辦公所在地,利用老工業廠房改建的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冬奧訓練場館“四塊冰”也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奧運元素已經在首鋼園生根發芽。
同時六工匯也緊抓冬奧會帶來的有利契機,從硬件設施、軟性服務等方面為冬奧會提供相應的配套支持。除了搭建可供游人參觀、體驗的休閑、觀光、打卡的一系列空間場景外,六工匯強化了運動體驗業態的布局,在冬奧會氛圍烘托下,運動業態在六工匯呈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隨著冬奧會帶來的人口紅利、經濟紅利、商業機會等,京西片區未來對人群的入駐率與消費吸附力將會持續提高。而六工匯項目的運營能力加上項目先天的優勢,兩者共同構成了這一城市更新項目的文化內核,也將在未來助力其成為北京一個全新的“社交互動發生地”,不斷反哺版塊經濟,影響區域的生活方式。
重塑新生,與城市的開放互動
談到首鋼園,便要追溯到百年前的北京。首鋼園區曾是首鋼的舊址,也曾是中國鋼鐵工業的核心力量,一度占北京經濟產出的四分之一。而彼時的中國,工業化還未真正起步,直到首鋼園出現了三十年之后,工業化才逐漸加快發展的步伐,也是那個階段,一批工業廠區在城市“拔地而起”。
由于多年前的城市土地資源豐富,對土地的需求度并不高,所以這些被稱為“城市經濟的推動者”的工業廠區占據了城市的大量核心土地資源,例如首鋼園8.63平方公里超大體量便相當于3個倫敦金融城、1.25個陸家嘴和1.2個北京CBD。
2005年首鋼的煉鋼設施遷離北京后,這片舊廠區便從此廢棄于此,也成為了北京一個重點的城市更新工程。如何在不損害首鋼園歷史建筑的外在風貌與內在文化的基礎上,對歷史建筑進行更新,并讓其與現代化城市格局相融合。美國鐵獅門與首鋼基金在城市更新理念上不謀而合,雙方在尊重歷史的同時,順應時代潮流,也玩出了新花樣。
六工匯作為雙方在首鋼園的核心區域聯手打造的項目,通過對具有重要意義工業建筑群的重建和復興,加入現代化的黑科技手段,同時融入開放、新潮的生活方式與消費方式主張,創造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形成城市的創新驅動力。
六工匯通過商業+產業的組合,借助冬奧會舉辦在即的天時、京西片區發展崛起的地利,以及雙方合作開發的人和,使項目更新做到經濟利益與文化傳承之間的平衡,也使首鋼園這片歷史舊建筑的未來之路充滿了更多可能性。將首鋼園的光環延續,并進一步發揚,再度成為北京的城市地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