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30 09:5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何漪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工銀聚潤6個月持有、交銀施羅德品質增長一年持有、天弘中證科創創業50等多只基金進行比例配售,新基金發行再度回暖。...
近期,工銀聚潤6個月持有、交銀施羅德品質增長一年持有、天弘中證科創創業50等多只基金進行比例配售,新基金發行再度回暖。
整體來看,今年前7個月基金發行規模已達1.86萬億元。業內人士表示,在結構性行情持續演繹、居民財富轉移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發行有望延續高增長態勢。
前7個月新發基金1.86萬億元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29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數量達988只,新發規模達1.86萬億元。
其中,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占比較高,535只混合型基金的發行規模達到1.24億元,占比超過六成。其次是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分別達到154只、271只,發行規模達到3306.58億元、2530.58億元。此外,還有不少QDII基金、REITs基金、另類投資基金陸續發行。
整體來看,權益基金超萬億元的發行規模,顯示資金借道基金入市的熱度。
截至7月29日,今年以來權益基金的發行規模合計達到1.16萬億元,發行數量近600只。
憑借明星基金經理的巨大號召力,南方基金史博管理的南方興潤價值一年持有、前海開源基金曲揚管理的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等權益基金吸引了大資金流入,爆款頻出。統計顯示,約有60只全市場選股基金的發行規模超過了50億元。
與此同時,主題基金、行業基金的吸金能力較強,涵蓋了科技、新能源、醫藥等主流賽道。如景順長城基金楊銳文管理的景順長城新能源產業,發行規模達到59.72億元;南方基金王崢嬌管理的南方醫藥創新,發行規模達到39.72億元;華夏基金、南方基金、天弘基金旗下雙創ETF發行規模也達到了30億元;此外,化工ETF、稀土ETF、恒生科技ETF基金均掀起過發行熱潮。
從權益基金發行來看,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一方面,基金賺錢效應深入人心,資金流向頭部基金經理的趨勢有增無減;另一方面,由于結構性市場頗為明顯、疊加市場風格轉換、行情輪動等因素,一些投資者從炒股票轉向布局行業基金,帶來了權益基金發行的整體繁榮。
“定制款”固收+或成趨勢
帶有穩健收益特征的固收+基金,延續了火爆態勢。截至7月29日,今年以來發行的固收+基金規模合計近4000億元。從單只基金來看,發行規模超過50億元的固收+基金超過20只,易方達悅夏一年持有、廣發恒信一年持有、中信保誠豐裕一年持有等6只基金的發行規模超過了1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固收+基金的爆款產品,有賴于單一代銷渠道的大力銷售。以7月發行的興證全球優選平衡三個月持有FOF為例,在民生銀行一家代銷渠道的推動下,該基金一日售罄,首日認購金額超過187億元,遠超80億元募集上限。
此外,還有華安添和一年、中歐精益穩健一年持有等多只基金也通過單一的代銷渠道成功發行。華安添和一年選擇華夏銀行、中歐精益穩健一年持有選擇中信銀行銷售,發行規模達51.98億元和35.54億元。
一位基金市場人士表示,固收+產品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春節長假后市場持續大幅震蕩,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下降,轉向尋找穩健收益特征的產品,使得“固收+”產品需求大幅提升;其次,受資管新規、理財凈值化的影響,銀行尋找理財替代品,瞄準了固收+產品類型;另外,互聯網第三方代銷渠道崛起后,給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帶來了巨大壓力,為了留住存量客戶,銀行綁定基金公司開發固收+基金。
上述基金市場人士表示:“整體來看,居民財富轉移的大方向依然不變,作為承接居民財富的主力,基金發行有望持續火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