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15: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觀察】“智能手機能夠代替數字驗光儀鏡頭的功能,價格卻只有市面上驗光儀的五十分之一?!?LabSD金允勝(音)代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公司自主研發了數字驗光儀......
【藍科技觀察】“智能手機能夠代替數字驗光儀鏡頭的功能,價格卻只有市面上驗光儀的五十分之一。”
LabSD金允勝(音)代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公司自主研發了數字驗光儀EYELIKE,用戶將智能手機與其相連后,便可給自己的眼睛拍照。
EYELIKE是以AI為基礎,通過散瞳性視網膜照相機,對青光眼、黃斑變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導致失明的病癥進行診斷的智能化醫療機器。
和眼科將下巴和額頭貼在上面拍照的驗光儀不同,EYELIKE連小朋友都可以輕松拿起,具有輕便小巧、易于攜帶的特點。放入能夠使瞳孔變大的散瞳藥劑,患者再帶到眼睛上,拍照即可。即便不是眼科專家,但只要是能夠操縱好智能機器便都可以進行拍攝,拍照后立刻就能知道能否進行診斷。如果識別后判定為不能診斷的話,那么再次拍照即可。
如果EYELIKE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的保健所內普及的話,AI可以直接將疑似患有眼病的患者的圖像,傳送給更加專業的眼科醫生進行診斷,之后再將專業醫生做出的診斷結果發回到相應保健所,最后再告知患者。不斷重復該過程,有“疑似病癥”的圖片就會被歸類到相應的病癥內,AI通過不斷地學習也會不斷提升診斷能力。
市面上雖然有一些被研發出來的便攜式驗光儀,但像EYELIKE這樣,集驗光儀和AI信息管理系統于一體的產品,目前絕無僅有。EYELIKE還構建系統將患者信息和眼底圖片不斷積累并進行云儲存。
當然,顛覆最大的當屬價格了。原來每臺驗光儀的價格大約是3000~5000萬韓幣,也就是16萬~27萬人民幣不等。而使用二手智能手機攝像頭的EYELIKE的價格預計定在100萬韓幣,也就是5500元左右,僅為原產品的五十分之一。
金代表對此進行了說明:“因為最近的智能手機上的攝像頭好于單反,還能聯網,所以覺得可以應用到驗光儀上。EYELIKE可以為眼科醫生和資源設備不足的發展中國家,在預防失明的方面提供很大幫助。”
金代表曾就職于延世醫療院的國際防盲事業組“Project BOM”,并于2016年在三星電子社會貢獻大獎賽“Samsung Tomorrow Solutions”中,獲得創意部門獎項。2017年4月開始創業。
金代表提到:初期的事業模式就是,向有回饋社會意向的企業或者機構銷售EYELIKE,積累眼底影像,不斷提升AI的診斷能力,促進眼部保健領域的國際機構以打包或者以訂閱制形式進行購買。最后,當建立大數據后,可以考慮向跨國制藥公司或者保險公司進行銷售。因為通過眼底影像,也可以診斷出阿爾茲海默癥、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臟疾病等其它疾病。
為此,從今年年初起LabSD開始在孟加拉國和越南進行病理采集。并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國際防盲組織(IAPB)以及Project BOM合作,在摩洛哥,印度,巴布亞新幾內亞也進行了病理采集。計劃對這5個國家的病理采集,最晚在明年年初之前結束。
金代表表示:2021年和2022年這兩年將是驗證之年。在進行病理采集的5個國家,建立遠程眼科系統的同時,搭建聚集患者信息和眼底影像的平臺。
LabSD計劃在2030年內實現平均每5萬人提供1臺EYELIKE的目標。這也與發展中心認為世界衛生組織所需的數值一致。發展中心是向地域社會提供基本的眼保健服務,具備眼健康檢查設備和眼鏡調配設備的眼科機構。因為該機構也很難對眼底病失明有足夠的了解,所以對EYELIKE能夠從實際上為防盲工作提供巨大幫助滿懷期待。
金代表最后補充:我不是眼科醫生,也不是工程師,只憑帶著創意就能制造出來了這樣的醫療器械,都是源自于三星電子蓋世再循環利用項目(Galaxy Upcycling)和延世醫療院Project BOM的大力支持。為了維護市場上風投的熱情,LabSD會積極打造更佳優良的模式。
另外,LabSD最近得到了首爾創業中心的場所支援,另設了研究所。正在首爾創業中心內建立著服務器和數據庫。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