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9 09:2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趙明超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碳纖維板塊正在成為機構強力布局的新方向。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得益于風電葉片和航空裝備的需求勁增,碳纖維需求爆發式增長,國內碳纖維企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碳纖維板塊正在成為機構強力布局的新方向。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得益于風電葉片和航空裝備的需求勁增,碳纖維需求爆發式增長,國內碳纖維企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機構已經開始強力布局。
兩行業需求帶動碳纖維板塊
11月22日,新三板公司吉林碳谷在開盤后快速拉升,截至收盤上漲28.65%,并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內繼續上漲,本周漲幅超過50%。如果從9月初算起,該股迄今漲幅已高達10倍。股價飆漲的背后,則是機構的強力買入。11月22日吉林碳谷的盤后龍虎榜顯示,買一席位和買二席位均是機構席位,兩家機構合計買入超過70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吉林碳谷是我國碳纖維的龍頭企業,原絲產能為5萬噸/年。碳纖維是一種高性能的增強材料,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體育休閑等行業。按絲束中單絲的數量劃分,碳纖維可以分為小絲束和大絲束。大絲束碳纖維在連續性和生產成本上均低于小絲束碳纖維,主要用于交通運輸、風電葉片等工業領域,而小絲束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高科技及體育用品領域。過去幾年來,受風電葉片大型化和軍機戰備升級等推動,碳纖維的需求快速增長。
另一家上市公司中簡科技的定增公告顯示,我國碳纖維需求量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16年我國碳纖維需求總量為1.96萬噸,至2020年增長至4.89萬噸,復合年化增長率達到25.68%。隨著我國碳纖維產能的不斷擴張與下游需求的逐步釋放,預計2025年我國碳纖維需求量有望達到14.9萬噸,復合年化增長率將達到25.1%。目前我國碳纖維在需求端仍以進口為主。以2020年為例,我國進口碳纖維占總體需求量的62.1%。
滬上某公募基金經理表示,當前我國風電發展迅速,風電葉片大型化對碳纖維的需求巨大,但是由于小絲束碳纖維價格高昂,難以大規模工業化應用。而大絲束碳纖維可以實現低成本生產,因此風電葉片用的碳纖維要求不高,具有很好的性價比。
在高端碳纖維領域,航空建材領域對碳纖維的需求同樣強勁。公開數據顯示,民用客機已成為航空領域碳纖維的主要需求端,C919大型民用飛機在多個部件都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預計將為國產碳纖維帶來巨大需求市場。
在華南某私募基金經理看來,隨著國內碳纖維生產技術的提升,國產碳纖維有望在未來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這會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機構著手布局
從上市公司的舉措看,出于對未來需求的看好,相關公司正在持續加碼布局相關領域的投資。
11月26日,中簡科技發布公告,擬募集資金20億元,建設新原絲生產線與氧化碳化生產線,實現生產能力擴充。招商證券研報認為,中簡科技作為我國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領域的領先者,未來將受益于我國航空產業的高速發展。
從相關公司的業績表現看,光威復材今年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79億元,同比增長13.52%;扣非凈利潤1.77億元,同比增長28.14%。中航高科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8.5億元,同比增長21.95%;凈利潤5.68億元,同比增長41.85%。
碳纖維需求勁增,行業“賣水人”也受到機構關注。碳纖維專用設備制造商精功科技,成為今年年內的超級大牛股。從該公司的股價走勢可以看出,今年4月中旬以來,精功科技股價漲幅超過4倍。該公司公告顯示,過去幾個月來頻頻接到碳纖維生產線的重大合同。11月2日,精功科技和新疆隆炬新材料有限公司簽署了合同總金額為3.3億元的《碳纖維成套生產線銷售合同》;11月17日,精功科技中標吉林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2000噸的碳纖維復材產品項目,預估金額高達7億元。
從機構調研情況看,碳纖維龍頭公司光威復材,今年10月26日舉行的路演活動吸引了上百家機構參與。11月15日,諾安基金、興全基金、華泰柏瑞基金、華富基金等公募基金和青驪資產、樸信資產等私募機構,聯合參加了光威復材的線上會議。光威復材表示,過去低成本大絲束纖維沒有特別好的應用場景,隨著風電碳梁產品開發成功和發展,大絲束纖維得到合理應用,并且應用規模正逐年擴大。光威復材還透露,民品纖維過去幾年的盈利能力比較低,但去年底到今年,碳纖維價格開始上漲,目前仍處在相對高位,全行業的盈利能力都有望大幅提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