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 17:1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快評]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金融數字化迅速由理念變為實踐,深刻影響著每一家金融機構和每一項金融業務。探究金融數字化如何切實地賦能金融業務,是每一位金融數字......
引言:新冠疫情催動金融數字化提速,金融數字化迅速由理念變為實踐,深刻影響著每一家金融機構和每一項金融業務。探究金融數字化如何切實地賦能金融業務,是每一位金融數字化領域探索者的責任,也是貝塔數據的使命之一。
本文將通過《數字化投顧》書中內容,結合實踐為大家詳細講述金融數字化是如何賦能投顧服務的。
正文:
2019年10月,基金投顧正式開始試點。這也宣告了財富管理正式開啟了新篇章,從以往的以產品為中心轉向到以客戶為中心,從賣方投顧轉向到買方投顧。貝塔研究院認為,在未來投顧服務很可能以三大趨勢為主:投顧服務智能化、投顧服務買方化和陪伴式投顧服務。
投顧服務智能化
投顧服務智能化,顧名思義,就是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能傳統的投顧服務,在《數字化投顧》一書中將這里分為三個方面:
理財投資智能化。在給客戶挑選產品和構建組合時,不再是簡單地依靠理財經理自身的認知或者是產品的業績排名,而是先將產品的風格偏好、能力擅長、穩定性以及經驗等指標形成立體畫像后再推薦給需求相匹配的客戶。
顧問服務個性化。根據每一位客戶的持倉特點提供相對應的策略分析和調倉建議,平時根據客戶的不同閱讀偏好提供相對應的理財資訊,形成精準的個性化服務。
需求響應更高效。在智能化技術賦能后,理財師能夠更快更全面的了解其客戶的需求,也就能夠更加高效的給出合理的建議,大大提升了溝通的效率和客戶體驗感。
投顧服務買方化
隨著基金投顧的試點的不斷擴容,買方投顧代替賣方投顧已然是未來的大趨勢,買方投顧服務更多的是一種包含理財組合管理、理財資訊、產品評價、理財咨詢等方面的綜合服務,而不只是產品銷售。貝塔數據認為,其真髓應該是從投資專業性和信服兩方面去解決客戶的核心訴求。
美國買方投顧的模式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從他們的經驗來看,客戶更換投顧的原因只有35%跟業績有關,而剩下的65%是跟服務有關,在“投”和“顧”中,客戶可能更看重“顧”。所以建立與客戶之間的信任關系是重中之重,而目前國內對“顧”的掌控力度還是比較差的。
陪伴式投顧服務
在傳統的賣方投顧中,投顧服務通常終止于產品售出后,對后續產品的投后表現并不在意,完完全全地忽略了對客戶的陪伴。
現在國內隨著買方投顧的逐步興起,陪伴式投顧服務的地位會越發重要,客戶真正需要的是在投資過程中他們的投顧能時刻陪伴在其左右,為他們出謀劃策,解答困惑。比如提供投顧建議、深度互動、心理安撫、投資者教育以及資訊服務。
很多人都把投顧理解為幫客戶去打理投資的,很多投資顧問也是這么做的。但是實際上,投資顧問的職責應該更廣泛,既有投資的概念,也有顧問的服務。因此在投顧的職責里,顧問應該是一個獨立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投資顧問本質上是一種服務的概念,即向客戶提供的交互服務。
目前,我們看到市場上的投顧服務往往對投資關注較多,提供顧問交互服務的卻很少,即便具備了類似的功能也只是基礎服務。正如《數字化投顧》書中所講,作為一名專業的顧問,除了做好投資外,如何做好客戶交互、做到對客戶的專業陪伴,在顧問服務中的重要程度將越來越高。
《數字化投顧》系貝塔研究院最近力作。成書過程中,貝塔數據歷時八年,與超過1000家金融機構不斷迭代和打磨,積累了超260萬只金融產品數據庫和行業領先的八大類理財知識圖譜,并建立了覆蓋基金、保險、信貸等多類金融產品的獲客、活客、轉化、投后全旅程營銷服務產品矩陣。
貝塔數據把過去積累的經驗全部傾注在《數字化投顧》一書中,期望在數字化轉型中賦能更多金融機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