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 09:2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目前公布的16家公募上半年營收情況來看,華夏基金和招商基金分別以10.58億元和9.54億元的凈利潤領跑;緊追其后的分別是銀華基金、萬家基金、國海富蘭克林、諾安基金,上半...
隨著上市公司中報密集披露,部分公募上半年經營情況也浮出水面。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5日記者發稿,已有16家公募公布上半年經營情況,其中,華夏基金和招商基金分別以10.58億元、9.54億元的凈利排名靠前,而江信基金和南華基金上半年虧損。整體來看,16家公募合計實現凈利潤31億元。其中,有7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有9家呈同比下降態勢。
記者發現,雖然16家公募多數上半年實現盈利,但較去年同期的變動幅度卻呈現出較大差異。部分公募將上半年營收下降的原因歸結于A股市場走勢疲軟,新產品發行遇冷。
頭部公募業績表現突出
從目前公布的16家公募上半年營收情況來看,華夏基金和招商基金分別以10.58億元和9.54億元的凈利潤領跑;緊追其后的分別是銀華基金、萬家基金、國海富蘭克林、諾安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均在1億元以上,分別為4.02億元、1.96億元、1.297億元、1.28億元。
此外,鑫元基金、興銀基金、中郵基金、浙商基金、方正富邦和東吳基金等上半年凈利潤均在500萬元至6000萬元之間。具體來看,鑫元基金和興銀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0.57億元、0.52億元;而中郵基金、浙商基金和方正富邦的上半年凈利潤則分別為0.35億元、0.26億元、0.15億元;東吳基金以0.056億元的上半年凈利潤水平排名居后。
2家公募上半年虧損,分別是南華基金和江信基金,凈利潤分別虧損0.124億元及0.25億元。
從營收方面來看,華夏基金仍然以36.33億元居首位,而銀華基金、萬家基金、國海富蘭克林、諾安基金、鑫元基金和興銀基金等營收在1億元至8億元之間,東吳基金、南華基金和江信基金3家公募營收不足1億元。
在凈利潤方面,有7家公募同比上升,9家同比下降。具體來看,方正富邦和浙商基金同比大幅增長,分別增長356%、193%;興銀基金、招商基金和萬家基金同比增幅均超15%。東吳基金和鑫元基金同比降幅居前,分別為62.1%、57.81%。
方正富邦股東方正證券(7.120, 0.00, 0.00%)中報顯示,上半年子公司方正富邦公募業務收入同比增加73.3%,實現凈利潤1484.91萬元,扭虧為盈并達到歷史最佳業績。截至報告期末,方正富邦已創設并管理41只公募基金, 管理基金份額534.89億份,同比增長50.25%,資產總規模達525.82億元,同比增長40.89%。
多因素致業務差異性明顯
各公募上半年經營情況差異較大,對此,相關公司表示,影響上半年營收的因素較多,業務開展實際情況也不同。
以中郵基金和東吳基金為例,中郵基金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存在項目重大變動,具體來看,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加100%,主要系本期子公司中郵國際根據信用風險測試結果,計提壞賬準備所致。利息收入同比減少13.88%,主要是因為子公司首譽光控買入返售回購業務規模減少,產生利息收入下降。此外,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減少224.41%和匯兌收益同比減少683.16%,主要是本期交易性金融資產因市場價格波動產生浮虧,以及港幣匯率變動所致。
東吳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降幅較大。其重要股東東吳證券(7.020, 0.00, 0.00%)在中報中表示,受疫情及經濟環境影響,上半年市場大幅調整,基金銷售遇冷,東吳基金業務及產品發行工作的開展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
作為華夏基金的主要股東,中信證券(19.580, 0.00, 0.00%)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華夏基金總資產達157.07億元,總負債為44.6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6.33億元,凈利潤10.58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