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6 09:0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陳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可以預見,廓清迷霧之后,公募“固收+”的發展方向將更加明確,收益穩定、回撤可控、持有體驗好將成為該類產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 陳玥
隨著首批標準化產品的獲批,籠罩在公募基金“固收+”上的迷霧逐漸散去,露出了產品本來的面貌。
從2020年底突破1萬億元,到2022年二季度末突破2.7萬億元,理財凈值化轉型疊加權益市場波動,龐大的需求為公募“固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投資地帶的模糊令產品波動加大,挫傷了投資者的持有信心。
可以預見,廓清迷霧之后,公募“固收+”的發展方向將更加明確,收益穩定、回撤可控、持有體驗好將成為該類產品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監管層出手推動產品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公募“固收+”產品多次收到來自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
近期,上海證券報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處得到確認,監管部門對上報的“固收+”產品作出了明確界定,即權益投資占比必須在10%至30%,如果超過30%,這類產品不能被稱作“固收+”,也不能按照“固收+”的特征進行宣傳。
此外,在“固收+”基金經理的配置上,監管部門也有新的要求,即原則上基金經理應具備1年以上的權益產品投資管理經驗或權益資產研究經驗,且須有股債管理經驗,或采取雙基金經理管理制度。
今年6月,監管部門還要求基金公司上報的二級債基產品將可轉債劃歸為權益倉位。也就是說,假設一只“固收+”產品權益和固收倉位設置為“二八開”,一旦配了20%倉位的可轉債,等同于權益倉位已經打滿。
對此,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監管部門出手及時,一系列舉措有助于“固收+”產品健康發展,讓“固收+”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更加凸顯,有助于投資者形成正確的認知。
“在產品界定上,監管部門要求‘固收+’產品的權益投資占比必須在10%至30%,還要求基金公司對該類產品的宣傳不能簡單地強調穩健。這是因為,如果權益投資倉位超過30%,這類產品在行情不好時回撤有可能較大,與宣傳推介中的穩健說辭產生偏離。”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固收投資負責人分析稱。
“監管部門對基金經理管理資格的限定,目的也是讓具有股市債市豐富投研經驗的基金經理來管理產品,以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上述人士補充道。
一個“固收+” 多種說法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公募“固收+”因其概念的模糊和投資范圍的差異,積累了一些問題。而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正確認知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征變得越來越難。
到底什么是“固收+”?對此,此前業內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同類型的“固收+”產品,其權益投資占比也不同,風險特征存在較大差異,將它們統一放到“固收+”的概念之下,就為后續的業績波動埋下了隱患。
東方財富(21.920,0.00,0.00%)Choice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2日,全市場“固收+”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回報為-1.81%,業績頭尾相差超過30個百分點,部分產品最大回撤超過20%。在權益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今年以來大部分“固收+”產品普遍變成了“固收-”。
“過去3年‘固收+’產品整體表現較好,主要是因為在結構性上漲行情下,權益資產在‘+’的部分貢獻了可觀的回報,明顯提升了產品組合整體收益,有效滿足了穩健型理財的需求。”滬上某中大型基金公司資深固收基金經理表示。
“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固收+’終于從一個營銷概念明確為一類偏穩健的投資策略,而不是之前各類產品的大集合。這是一件好事情。”上述人士表示。
8月中旬以來,博時、博道、交銀施羅德、廣發、富國等多家基金公司均獲批發行“固收+”基金。這是監管部門窗口指導之后首批獲準發行的標準化“固收+”產品。
回歸穩健初心
“固收+”產品如何才能贏得投資者的長期信任?圍繞產品定位、產品線布局等方面,一些頭部基金公司已開始行動起來。
嘉實基金建立了包括“固收+”解決方案、固收增強、多策略解決方案等在內的不同風格團隊,并延伸出“1+N”資產配置方案、“核心+衛星”等“固收+”策略,有效運用多策略,為組合貢獻收益,為投資者提供“讓+靠得住”的持有體驗。
天弘基金認為,“固收+”有望成為許多投資者的理財壓艙石,長期持有體驗好、回撤可控是“固收+”產品受到投資者認可的重要原因。其旗下“固收+”績優產品天弘永利債券和天弘安康頤養,2012年至2021年每年實現正收益,且年化回報率均超過7.8%,最大回撤僅為5.42%和8.82%。
在投資實踐中,民生加銀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謝志華表示:首先,在大的方向上做到“不犯大的錯誤,不錯失大的機遇”。其次,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和個券,追求超額回報。再其次,適度地均衡分散,降低組合的波動性。最后,嚴格投資紀律,確保組合回撤可控。
權益市場波動加大,“固收+”產品如何有效控制回撤?對此,華安基金絕對收益投資部鄒維娜團隊認為,在投資管理中,應將風險防控放在首位。具體而言:事前階段,要對所有風險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主動擁抱其中一些風險以獲得相應收益。同時,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控制好風險敞口;事中階段,若出現回撤,則重新判斷市場,決定是否調整策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