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 14:13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科隆新材仍存在很多問題。根據招股書,科隆新材凈利潤明顯波動,凈現比低于1,公司業績是否為“紙面富貴”受到市場關注。公司在內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核心人員變...
11月29日,陜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隆新材”)新股發行結束,即將上市。
在9月23日召開的北交所上市委會議上,科隆新材首次IPO申請被暫緩審議,同時根據同日發布的公告中指出,上市委要求科隆新材對信用期外主要款項、借調生產人員從事研發輔助活動等事項進行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改和回復,科隆新材再次提交了IPO申請,并在10月25日成功過會。
科隆新材仍存在很多問題。根據招股書,科隆新材凈利潤明顯波動,凈現比低于1,公司業績是否為“紙面富貴”受到市場關注。公司在內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核心人員變動相對頻繁,實控人早早將兒子送入管理層,實控人父子曾長期占用公司資金等。
凈利潤明顯波動 凈現比低于1
科隆新材2021至2023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3億元、13.29億元、4.42億元,同比增長41.88%、5.19%、34.23%;實現歸母凈利潤0.66億元、0.52億元、0.83億元,同比增長127.47%、-21.40%、60.41%,存在明顯波動。
2021-2023年,科隆新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0.03億元、0.45億元、0.35億元,2024年上半年甚至是-0.05億元,與當期歸母凈利潤存在較大差異。雖然公司盈利增長,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遠低于當期歸母凈利潤,2021年至2023年、2024年上半年凈現比均小于1,分別為0.045、0.87、0.41、-0.18。
科隆新材的應收賬款占比較高,可能是導致其凈現比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應收賬款的增加會占用公司的營運資金,降低現金流的周轉效率。根據招股書,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科隆新材的應收賬款分別為2億元、2.05億元、2.43億元和2.71億元。
核心技術人員離職 研發創新能力遭質疑
2022年、2023年,科隆新材有兩名核心技術人員出現了相繼離職的情況,使科隆新材未來研發創新能力遭到質疑。2022年9月,科隆新材核心技術人員許旭光因個人原因離職。許旭光曾在科隆新材任技術研發總工程師,且是研發團隊的執行帶頭人。核心技術人員王曉輝也因個人原因于2023年5月離職。王曉輝曾任科隆新材董事、軍品技術負責人。此外,作為發明人之一獲得3項專利授權。
這兩人離職后,科隆新材已增加認定司憲林、陳宏為核心技術人員。二這兩人已年近退休,未來還是否能繼續支持公司技術創新,存在不確定性。目前,科隆新材只剩3名核心技術人員。
此外,科隆新材研發人員雖然數量增加,學歷卻有所下降。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人員分別為72人、85人、87人、90人,整體人數為上升趨勢。但是其中本科及以上人數卻整體呈下降趨勢,由2021年的39人下降至2024年6月末的37人,大專及大專以下學歷人數上升,由2021年的33人上升至2024年6月末的53人。
科隆新材還存在借調生產人員從事研發輔助活動的情形,使投資者更加質疑其研發能力。科隆新材在招股書中提到“研發人員統計標準僅包含報告期末專職研發人員,不包含臨時借調生產制造人員從事研發輔助活動的參與人員”,說明科隆新材存在借調生產人員從事研發輔助活動的行為。
鄒威文父子占用資金 內控不規范
科隆新材的實際控制人為鄒威文、穆倩夫婦,二人合計持有公司3289.49萬股股份,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1.34%。其中,鄒威文擔任公司董事長、穆倩擔任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鄒威文早早便將兒子鄒鑫送入管理層,根據公開信息,鄒鑫,1994年4 月出生,本科學歷,2016年至2019年,任公司神南分公司總經理,兼任陜西藍曉鑫隆掘進設備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也就是說鄒鑫大學剛畢業就進入分公司任總經理。2019 年至2021年,鄒鑫任陜西藍曉鑫隆掘進設備服務有限公司監事。2019年7月至今,任公司總經理、特車事業部部長,而2019 年鄒鑫僅25歲。
2020年,鄒威文、鄒鑫存在以差旅費等用途借用公司備用金,但未按備用金管理制度規定的最長借用期限及時報銷或償還備用金的情形。
因違法占用公司資金,全國股轉公司于2023年10月20日,對科隆新材、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和董事會秘書采取口頭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此外,科隆新材還存在部分銷售出門證日期晚于快遞發出日期、部分收入確認早于合同簽訂日期、原材料未進行質量檢驗便辦理入庫、采購辦公用品不規范、研發費用入賬依據不充分、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等財務不規范的情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