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6 09:31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最終,公司因信息披露不準確,上交所于2024年3月14日對東方集團及時任財務總監黨榮毅予以監管警示。此次調整涉及多個報告期,或反映了公司內部控制及財務合規性存在重大缺...
近日,東方集團(1.410,-0.16,-10.19%)(維權)涉嫌嚴重財務造假股價連續跌停。
2月28日,監管通報東方集團財務造假案階段性調查進展情況,2023年6月20日監管對東方集團立案調查。現已初步查明,東方集團披露的2020年至2023年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該案目前正在調查過程中,證監會將盡快查明違法事實,依法嚴肅處理。
與此同時,東方集團同步發布公告稱,公司因2020年至2023年財務信息嚴重不實,涉嫌重大財務造假,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且存在不符合重整條件的風險。同時,公司預計無法按期歸還臨時補充流動資金的6.29億元募集資金。目前,證監會的調查尚在進行中,公司尚未收到就上述立案調查事項的結論性意見或決定。
此公告一出,隨即公司股價開啟連續下跌模式,12萬股東疑似被埋。如此大雷,普通投資者又該如何規避?公司報表又存在哪些異常?
暴雷前夕多重預警信號已經出現
事實上,東方集團暴雷或早有預警。
第一重信號,新浪上市公司研究院報道提示退市風險。
我們曾在去年6月,發表了《東方集團16億存款“爆雷”風險早有預警?財務公司存貸比超130% 退市風險或在加劇》一文,明確指出公司存在立案調查及退市等風險。
2024年6月18日晚,東方集團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在關聯方東方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東方財務公司”)的16.40億元存款出現大額提取受限情形。交易所隨即下發了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自查在關聯財務公司的存款存放和使用情況,本次存款大額提取受限,相關資金是否被控股股東及關聯方挪用,是否構成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等。
根據歷年公告顯示,東方集團常年將大比例資金存于財務公司,近四年平均近六成貨幣資金存于財務公司。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公司存于財務公司的貨幣資金由22年的50%上升至2023年的73%。
我們發現,公司財務公司存貸比嚴重不匹配監管要求。
截止2023年年末,財務公司資產總額 82.45億元,凈資產32.9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集團財務公司的存貸比嚴重超標,2023年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實收資本)之比高達131.61%。監管曾于2022年重新發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銀保監會令〔2022〕6 號)(以下簡稱辦法),并于 2022 年11月 13 日實施,《辦法》第三十四條監管指標要求,公司本期貸款余額不得高于存款余額與實收資本的80%。該指標被約束限制貸款規模主要有兩大核心目的,其一,避免財務公司過度放貸可能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其二,確保財務公司有足夠的資本來吸收潛在的貸款損失。
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發現,集團流動性風險或已經顯現,母弱信號出現時更要高度關注存于財務公司的上市公司資金安全性。一方面,我們發現,東方集團在“頂格式”質押上市公司股份;另一方面,集團貸款出現展期信號。財務公司控股股東東方集團有限公司在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龍騰支行4.54億貸款于 2024年4月20日到期,截止4月30日東方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與相關銀行協商貸款償付安排或展期。
基于以上一系列異常信號,我們率先市場發出退市風險預警提示。
第二重信號,出現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在涉嫌財務造假的4年中,2023年公司審計報告突然由標準保留變為保留意見類型。
公司形成保留意見的基礎主要涉及以下兩方面問題:
其一,關聯方擔保及信用減值風險。根據合并財務報表附注十二披露,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東方集團向控股股東東方有限及其子公司提供的擔保金額達33.19億元。審計期間發現,東方有限在龍江銀行哈爾濱龍騰支行的4.54億元流動資金貸款已逾期且尚未達成償付方案。由于無法獲取充分審計證據,審計機構難以對相關擔保合同及關聯方往來款項可能產生的信用減值損失進行合理評估
其二,房地產項目回款風險。受房地產行業下行及土地供應政策影響,子公司東方安頤資產負債率攀升至121%且持續虧損。該子公司主要依賴集團擔保進行融資,但項目開發及融資能力顯著下降。合并財務報表顯示,東方集團對北京青龍湖盛通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合作開發款余額14.86億元,雖已計提3.52億元壞賬準備,但鑒于項目未來可收回金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審計機構無法判斷現有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第三重信號,財務總監突然辭職與頻繁變動。
據悉,黨榮毅在2020年至2023年財務造假期間擔任公司財務總監,于2024年4月30日因“工作調整”辭任,但仍保留副總裁職務,由田春磊接任;田春磊任期僅4個月,于2024年8月1日以“個人原因”辭職,隨后由財務副總監陳樹濤代行職責;2025年1月1日,任成樞被聘任為新任財務總監,上任僅2個月。
東方集團一年內經歷了黨榮毅→田春磊→陳樹濤(代職)→任成樞三次正式/代職變動,平均任期不足5個月,這種關鍵崗位突然變動或出現頻繁變動,投資者需要警覺是否屬于相關風險信號在釋放。
異常的收入與資金?
首先,資金層面,公司出現存貸雙高且受限資金中疑似出現異常的票據保證金。
鷹眼預警顯示,公司疑似出現存貸雙高特征,鷹眼提示提醒投資者關注是否存貸雙高,維持較大規模有息負債并承擔較高利息費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具體如下圖:
來源:鷹眼預警
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期末受限貨幣資金 19.58 億元,其中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 19.51億元,期初金額為 4.91 億元,增幅接近三倍。但同期公司的應付票據期末余額 僅為7000萬元,遠遠低于保證金金額。
對于這類異常,公司稱公司單體報表的票據為26.4億元,其中合并范圍內子公司與外部供應商之間發生購銷交易結算開立的尚未到期銀行及商業承兌匯票0.70億元;合并范圍內子公司之間因發生購銷交易結算開立的、已貼現尚未到期銀行承兌匯票25.70億元。
此外,公司資金長期存于財務公司或也可以作為異常信號之一,詳見《東方集團16億存款“爆雷”風險早有預警?財務公司存貸比超130% 退市風險或在加劇》一文。
其次,公司疑似虛胖的收入。
從收入規模看,在涉嫌造假的2020年至2023年,公司的營收規模長期處于百億元規模以上。
實際上,我們將公司業務進行分類拆解后發現,公司空有規模的毛利率極低,2021年農產品(6.130,-0.03,-0.49%)加工銷售毛利率僅為1.55%。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規模的收入疑似出現兩大異常,其一,公司出現總額法與凈額法混用情形。
公司曾公開表示,公司在開展糧油貿易業務時,自主選擇下游客戶及上游供應商并分別單獨簽訂貿易合同,根據市場行情自主決定銷售價格、采購價格, 并承擔了貿易過程中的存貨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現金流風險, 就交易商品的質量向客戶承擔責任,就付款義務向供應商承擔責任。 同時公司在交易前后完成對商品的控制權的轉移。因此,公司糧油貿易業務中的身份為主要責任人,按照已收或應收對價總額對收入進行計量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
然而,公司后又出現將部分總額法調整為凈額法。對于調整原因,公司稱對部分農產品購銷業務的收入確認方式從“總額法”改為“凈額法”。原業務中,東方集團僅作為信息中介(代理人角色),未完全承擔存貨及價格風險,因此需按凈額法核算收。
據悉,東方集團對2020-2022年的半年報、年報以及2023年的季報進行了調整,調減了營業收入。調整的具體金額包括2020年半年報調減3.36億元,年報調減7.62億元,2021年半年報3.35億,年報14.59億,2022年半年報8.58億,年報17.11億,2023年的各季度也分別調減了營收。
公告稱,本次前期會計差錯更正涉及公司 2020 年度、 2021 年度及 2022 年度合并財務報表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不會對公司前期總資產、凈資產、利潤總額、凈利潤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產生影響,不會對公司當期及后期凈利潤產生影響。
最終,公司因信息披露不準確,上交所于2024年3月14日對東方集團及時任財務總監黨榮毅予以監管警示。此次調整涉及多個報告期,或反映了公司內部控制及財務合規性存在重大缺陷。
公司不僅出現會計差錯,相關客商疑似也出現異常,即客商重疊情況。2021年年報顯示,大連良運集團糧油購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運集團)是本期前五名供應商,但是公司2019年、2020年前五名客戶。良運集團從客戶到供應商變化,相關貨物流是否真實?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