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13:19 | 來源:長江商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彎道超車的好光景沒有延續,千禾味業迅速退回至行業第三。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73億元、5.14億元,同比下降4.16%、3.07%,這是其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
“零添加”營銷翻車,伍超群和千禾味業(603027.SH)陷入陣痛。
當海天味業爆發“雙標門”風波后,打著零添加旗號,消費者曾對千禾味業產生了盲目信任,千禾醬油平替了海天醬油。但伍超群“零添加”營銷翻車了。“千禾0”只是商標,被指誤導消費者。千禾味業的股價應聲而落,市值一度蒸發近10億元。
創業近30年,伍超群打造了千禾味業品牌,躋身調味品行業前三,成為行業不可忽視的一份子。
2023年,伍超群向千禾味業輸血8億元,用于60萬噸產能建設,他的野心顯露。
然而,2024年,千禾味業營收、凈利首次雙降,今年一季度再度失速。
在近期召開的股東大會上,伍超群坦言,受輿情影響之后,對品牌肯定有傷害,對銷量有影響,大概的恢復期在10至12個月之間。
信任危機之后,新增60萬噸產能,在行業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伍超群無疑是在進行一場豪賭。
伍超群能否再度創造一個逆襲神話?
“千禾0”陷誤導消費者爭議
伍超群可能沒有想到,他的品牌營銷翻車了。他沒有理想的預案予以應對。
今年3月19日,《消費者報道》發布的一份檢測報告,在調味品行業掀起軒然大波。
報告顯示,送檢的13款標榜“零添加”的醬油中,有12款檢出微量鎘元素,7款檢出總砷。其中,千禾味業旗下“御藏本釀380天醬油”的鎘含量為0.011mg/kg。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鎘及鎘化合物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千禾味業的零添加產品中竟然含致癌物,引發消費者質疑,“千禾0”究竟有沒有添加?
3月21日,千禾味業發布關于媒體報道醬油產品檢出“鎘”以及與零添加相關情況與消費者的溝通說明。
千禾味業稱,經自查,公司0系列產品符合公司生產工藝要求,在生產中不存在違反零添加生產要求的情況,在生產過程中除生產所需的食品原料外未使用食品添加劑。在公司非0的其他產品檢查中,相關的食品添加劑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0是千禾味業的注冊商標,0是公司零添加產品的重要標識,0系列產品是零添加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嚴禁使用食品添加劑……
“千禾0”只是公司注冊的商標,具體是否含添加劑要以配料表為準。那么,“千禾0”與“零添加”究竟有何關聯?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商超的貨架上,千禾味業旗下產品多以大寫的“千禾0”作為標識,且“0”標識特別放大醒目。
作為消費者,很自然地誤以為“千禾0”就是零添加產品。
千禾味業自2007年起便圍繞“零添加”概念注冊一系列商標。2018年,公司申請“千禾零添加”商標被駁回后,2020年注冊“千禾0”商標,通過在瓶身放大“0”字強化視覺暗示。
2023年,公司追加8類商品群組申請,并完成280天、180天和380天三款產品包裝的美術作品著作權登記,構筑起一套完整的知識產權護城河。
這種商標策略,規避了監管對“零添加”宣傳的限制,又通過設計語言讓消費者自由聯想,堪稱費盡了心機。
不過,消費者認為,“千禾0”“千禾零添加”等是在玩套路,刻意通過包裝宣傳混淆概念,最終形成“虛假宣傳”的集體認知。
千禾味業卷入輿論風波,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市值一度蒸發近10億元。
對于“千禾0”品牌風波,伍超群坦言,受輿情影響之后,對品牌肯定有傷害,對銷量有影響。“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什么時間能突破起來,坦誠地講,我們也不清楚,只是我們會竭盡全力。”
這是伍超群第一次坦誠自己的失誤以及輿論影響。
“零添加”的彎道超車
在調味品行業,伍超群也算是創造了傳奇。
公開信息顯示,1969年,伍超群出生于四川眉山,1986年,畢業于華南農業大學。
至于伍超群是如何賺得人生第一桶金,至今仍未見公開披露。
1996年,伍超群創立四川省恒泰食品添加劑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這就是千禾味業的前身。
創業之初,伍超群主要從事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主要產品是焦糖色添加劑。短短幾年,伍超群創立的“恒泰”品牌成了中國馳名商標,產品供應給海天味業等知名企業。
2001年,伍超群進行產業轉型,向下游拓展,進行醬油、食醋等調味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10年后的2011年,千禾味業的營業收入達到5.03億元、歸母凈利潤達0.47億元,成為一家中小型調味品企業。
2016年3月7日,千禾味業成功闖關IPO,登陸A股市場。這一年,千禾味業的營業收入為7.71億元,歸母凈利潤剛剛邁過億元門檻。
此后,千禾味業的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到2021年達到19.25億元,較2016年增長約1.5倍;2021年歸母凈利潤達到2.21億元,較2016年增長1.21倍。
2022年,對于消費者、伍超群及千禾味業,都是一個記憶猶新之年。
當年10月前后,海天味業“雙標門”事件爆發,其被曝出國內外醬油產品添加劑標準不一致,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焦慮陡然上升。
這讓伍超群看到了崛起的大好機會。迅速加大“零添加”產品推廣力度,讓消費者對千禾味業的信任度迅猛攀升。千禾味業的醬油,儼然成了“零添加”的代名詞。
千禾味業的經營業績實現了高速增長。2022年、2023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36億元、32.07億元,同比增長26.55%、31.62%;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44億元、5.30億元,同比增長55.35%、54.22%。
短短2年,歸母凈利潤增長1.4倍。而前一次,在基數較低的情況下,5年也僅增長1.21倍。
2023年,千禾味業的扣非凈利潤達5.30億元,首次超過了行業老二中炬高新。
不過,彎道超車的好光景沒有延續,千禾味業迅速退回至行業第三。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73億元、5.14億元,同比下降4.16%、3.07%,這是其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營收凈利雙降。
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8.31億元,同比下降7.15%;歸母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3.67%。與上年同期相比,營收增轉降,歸母凈利潤繼續失速。
同質化產能翻倍待破局
伍超群的信任危機爆發,千禾味業的財報尚未明顯顯現。
從海天味業“雙標門”事件來看,其歸母凈利潤連續2年下降,直到2024年才恢復元氣。
此輪信任危機,對伍超群及千禾味業的影響有多大,影響時間會持續多長,尚難以預判。
可以肯定的是,千禾味業“零添加”信任危機爆發,急需伍超群進行一次品牌重塑。
事實上,伍超群的“零添加”戰略并不完善,概念定義較為模糊。公司宣稱的“零添加”,與消費者預期的絕對“零添加”是有差距的。
此外,近年來,包括海天味業、李錦記等也推出零添加產品。有機概念崛起,海天味業等還推出有機醬油、減鹽、淡鹽生抽等。千禾味業也布局了有機醬油產品等。
由此可見,調味品行業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伍超群想要的錯位競爭,已經不太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3月27日,國家衛健委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9項標準修改單。新標準規定,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當某配料或成分在終產品中的含量為“0”時,才可以使用“無”“不含”等聲稱。同時,根據新標準,食品名稱中提及的配料或成分,需在食品標簽里標示含量。
新規過渡期2年,一旦新規全面實行,伍超群及千禾味業倚重的“零添加”,將優勢不再。
備受關注的是,千禾味業大舉擴產完成。
2023年,伍超群出資8億元包攬千禾味業定增。這筆資金,用于年產60萬噸調味品智能制造項目。
這一項目分兩期建設,近期,二期項目竣工驗收,標志著這座總投資12.6億元、占地近千畝的“超級工廠”震撼投產。
至此,千禾味業的調味品年產能已擴增至約120萬噸,較2022年底翻了一倍。
按照公司的說法,新產能將實現效率躍升、成本優化、風味復刻,打破了中國調味品行業200噸以上大型智能化發酵罐完美復刻古法醬油風味的技術壁壘,實現了醬油大規模生產的清潔化、標準化與智能化。
毫無疑問,百萬產能將是一次豪賭,伍超群將如何突圍?
伍超群說,當前,千禾味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品牌修復,其次是強化開發,再就是銷售網點建設。
這是眼前待解決的問題,未來呢?伍超群該如何謀局?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