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警示股扎堆觸及面值退市 劣質公司加速出清
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有超20家公司觸及面值退市,這一數量較往年大幅增加。其中,已有8家公司被摘牌,9家公司收到交易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
民企首例“分拆+借殼”待發!千億巨頭重磅出手
今年年初,中國能建完成分拆所屬子公司易普力重組上市,成為市場上首例“分拆+借殼”的案例。此單順利落地,被視為上市公司資產整合、產業升級的標志性事件。...
華為大消息!向30余家日本公司收專利費 涉及這項技術 任正非此前也有表態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華為正在向大約30家日本中小企業收取專利技術使用費,涉及搭載“無線通信模塊”的通信設備制造商和系統公司。...
A股小市值公司“三低”現象漸顯 如何破局?
對于A股小市值公司在資本市場遇冷,多位市場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參照成熟資本市場的經驗來看,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市場正在發揮優勝劣汰的功能,各種資源正向頭部企...
年內439家上市公司收年報問詢函 逾六成回復“難產”
具體來看,部分公司多次申請延期。以ST紅太陽為例,公司于2023年5月24日收到深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二部下發的2022年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就年報相關事項于5月31日前做出書面說...
商用車龍頭披露定增預案!瞄準這幾個領域
6月19日晚,商用車龍頭企業一汽解放披露定增預案,募資預計不超過37.13億元。募集資金凈額擬用于新能源智能網聯及整車綜合研發能力提升項目、整車產線升級建設項目、動力總...
大股東資產“禮包”或埋“暗雷” 交易所刨根問底嚴防利益輸送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市公司收購大股東資產不能全盤包攬,須綜合考量資產質地、協同效應、價格公允、價值提升等因素,從源頭謹防大股東資產“禮包”變“雷包”,切實保護上市...
自救失敗!“海航系”公司退市
海航投資是“海航系”的一員,其第一大股東為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公司確定從單一房地產開發業務轉型至產業基金、不動產基金及養老產業管理綜合平...
新潮能源報案!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涉案金額2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新潮能源還發布過一則回復上交所監管工作函的公告,透露出2022年上市公司一批價值近6000萬元的開國盛世茅臺酒不翼而飛的“奇事”,并導致2022年度新潮...
唏噓!知名品牌“賣房求生” 4年虧超30億元
據了解,本次交易標的為公司所持有的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太原街1號、1-1號店鋪,其中太原街1號房產共五層,建筑面積為10438平方米;太原街1-1號共三層,建筑面積為278...
ST海越三度延期回復交易所問詢 資金占用等問題暴露多重管理漏洞
上交所要求ST海越詳細補充披露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發生的具體情況,包括實際資金占用方、占用形式、內部具體責任人等,進一步披露內控重大缺陷情況、短期內再次出現資金占用事...
6月份以來近百個募投項目發生變更 專家提示警惕上市公司“湊項目”融資行為
數據顯示,在上述被變更的募投項目里,大部分屬于“微調”,例如項目的建設時間、建設主體等發生變化,但項目的大方向仍得以保持。但也有公司在資金就位后的較長時間內,...
電鰻財經|收購資產利潤大跌,國聯證券定增曾被質疑過度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國聯證券耗資22億元收購控股權的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融基金),2022年凈利潤降幅超九成。
國務院國資委重磅部署!央企要以上市公司為平臺開展并購重組
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暨并購重組工作專題會,持續推動中央企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聚焦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流工作經驗,明確工作思路。...
道森股份股東因違規減持致歉 “讀不懂規則”不應成為違規行為“擋箭牌”
梳理兩市公告可知,今年以來,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曾發布公告,稱股東或董監高人員出現違規減持行為,并因此向投資者致歉。而對于出現違規減持的原因,不少公告都提及,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