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需補足保證金敞口金額89790139.62元和訴訟費用496636元,三個工作日內,貸款行(浦發銀行(13.020, 0.00, 0.00%))將向法院提交撤訴申請書,并同時向法院提交解除查封(凍結)的書面申請,申請法院解除對借款人所有財產的查封、凍結。”近日,酷派集團發布公告,宣稱公司與浦發貸款糾紛案達成和解。
這也意味著,與酷派存在相關債務關系、已被公眾所知的三家貸款行目前的訴求都已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決。
雖然資金困境有所好轉,但酷派日前遭原大股東樂視系斷然“舍棄”,被其“賤賣”股份套現還債,未來發展之路依舊不明朗。
與浦發達成和解
1月9日,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接到附屬公司東莞宇龍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借款人)、酷派軟件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第一擔保人)及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第二擔保人)向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貸款行或原告)寄發的《關于訴訟和解的意向函》,并于1月9日收到原告《回復函》,根據回復函,各方就該案達成和解協議。
協議稱,如果借款人于2018年1月13日前,向貸款行補足本案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保證金至人民幣1.286億元。則在借款人按期足額補足保證金后二個工作日內,貸款行將向法院提出變更訴訟請求申請,申請借款人僅承擔保全費及案件受理費。
在貸款行向法院提出變更訴訟請求申請后,借款人應于2018年1月17日前向貸款行支付貸款行已墊付的本案訴訟費用49.66萬元(含案件受理費和財產保全費)。
同時,在借款人按時足額補足本案所涉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保證金并足額支付上述訴訟費用后3個工作日內,貸款行將向法院提交撤訴申請書,并同時申請法院解除對借款人所有財產的查封、凍結。若貸款行未向法院申請撤訴、解除查封,因此對借款人造成的損失由貸款行賠償。
這是繼償還平安銀行(13.470, 0.00, 0.00%)債務、寧波銀行(18.030, 0.00, 0.00%)撤訴、向中洲企業有限公司成功發行可轉股債獲5.8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95億元)經營性資金后,又一個讓酷派投資人看到希望的消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8月22日,一位酷派集團內部人士曾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除了討債的三家銀行(平安銀行、寧波銀行、浦發銀行),酷派還與另一家銀行有債務關系,但不方便透露是哪家銀行。
不過,近期酷派現任CEO蔣超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聲稱,現在酷派沒有大的資金問題,“基本上對銀行的負債都已經解決了”。
股份被樂視“賤賣”
雖然酷派目前的資金困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但其未來發展之路依舊不明朗。
數據顯示,2016年,酷派集團實現收入79.94億港元,同比減少45.5%,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高達42.1億港元。2017年,酷派業績也并未好轉,截至7月31日的營業收入約為港幣27.16億元,同比下滑約52%,且流動資產已低于流動負債,償債壓力加大。
日前,酷派原大股東樂視系更是斷然選擇“舍棄”酷派,“賤賣”了酷派股份套現還債。
1月7日下午,賈躍亭妻子甘薇通過微博發布債務處理進展稱,“樂視系”債務小組通過出售酷派股份交易獲8.07億港元轉讓價款,償還給招商銀行(30.530, 0.00, 0.00%)抵消部分債務(原債務本息約14億元港元),償債比例近60%。
根據酷派集團1月4日晚間發布的公告,控股股東Leview擬將其持有的公司8.9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17.83%的股份轉讓給威日創投。從具體的交易價格來看,此次Leview出售酷派集團的價格為每股0.9港元,交易總價將達8.07億港元(以最新匯率計算,約合人民幣6.69億元)。這一價格較酷派集團停牌前的最新股價0.72港元/股相比,有25%左右的溢價。
但是,若將當初入主的價格與最新出售的價格相比,樂視系這部分被轉讓的股份可謂“賤賣”出售。
公開資料顯示,樂視系對酷派集團的持股,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6月。當時,樂視系出資21.8億元,從酷派集團創始人郭德英手中購入公司18%股份,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一年后,樂視系再以10.47億港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8.7億元)的代價增持酷派集團近11%股份,從而以總價30億元、持股28.78%成為后者第一大股東。
這也意味著,若是按照當年再次增持后,總價30億元、持股28.78%來計算,與最新出售的價格相比,樂視系這部分被轉讓的股份恐將出現近12億元的虧損。
而更巧合的是,這次樂視選擇賣酷派股份還招行貸款,但事實上,當初在招行上海分行與樂視系的貸款合作中,其首筆信貸業務正式投放的27.4億港元貸款就是被樂視系用于收購酷派集團18%的股份。
據悉,樂視系目前仍有大筆債務未償還。雖然甘薇宣稱“下一步我們會積極與招商銀行尋求溝通,希望能對已凍結的資產進行相應比例的解凍,以便于我們來償還更多債權人的債務”,但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就算招行進行相應的解凍,但這些資產目前仍會面臨重重封條。
招行是否會如甘薇的期待,對樂視資產開啟“解凍”的先例?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致函咨詢招行,但截至記者發稿前,招行相關部門未給予回復。
試問,這樣一個深陷債務危機的樂視,又將如何面對一個自身難保的酷派呢?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