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看公告并結合Wind數據發現,截至1月26日已有13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了2017年業績快報。分別為招商銀行(33.470, 0.00, 0.00%)、興業銀行(18.690, 0.00, 0.00%)、浦發銀行(13.410, 0.00, 0.00%)、上海銀行(16.040, 0.00, 0.00%)、江蘇銀行(8.160, 0.00, 0.00%)、南京銀行(9.920, 0.00, 0.00%)、杭州銀行(12.740, 0.00, 0.00%)、常熟銀行(8.340, 0.00, 0.00%)、無錫銀行(9.000, 0.00, 0.00%)、江陰銀行(9.070, 0.00, 0.00%)、張家港行(11.400, 0.00, 0.00%)、吳江銀行(9.670, 0.00, 0.00%)和貴陽銀行(15.690, 0.00, 0.00%)。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這13家A股上市銀行中,大多數銀行實現了業績的回暖,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相比上年同期增加明顯。
壞賬方面,截至2017年末13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除了浦發銀行之外,其他銀行都實現了同比下降,資產質量保持了相對穩健。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1月26日,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中,銀行板塊以逾13%的漲幅排在了今年A股所有行業板塊的前列,實現了開門紅。
資產、凈利均同比增長
截至1月26日13家A股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2322.90億元,意味著13家銀行總共平均日賺6.36億元,這一數字超過八成以上A股上市公司的2016年度凈利潤。
這13家銀行2017年的營業收入合計達到6635.17億元,其中有9家實現了營業收入同比正增長。凈利潤方面,13家銀行2017年度均實現了同比凈增加,更是有9家銀行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同比增長率,其中以常熟銀行(601138,SH)的21.71%、貴陽銀行(601997,SH)的23.97%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最高。
13家銀行2017年的資產規模也穩步增加,總資產和凈資產規模均實現了同比凈增長。截至2017年末,13家銀行業績快報顯示其總資產合計25.45萬億元,凈資產合計1.6842.92億元。
不良率普遍下降
不良貸款率方面,資產規模增加的同時,資產質量也處于穩定可控的狀態。數據顯示,13家銀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貸款率總體處于0.86%~2.39%,平均值為1.54%。
其中,2017年末有12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較當年初時下降,但有半數下降幅度在0.03個百分點以內。浦發銀行是唯一一家不良貸款率2017年末較年初時上升的銀行,上升了0.25個百分點。浦發銀行在公告中表示,信貸業務運行平穩,資產質量進一步夯實,總體風險可控。
東北證券(9.310, 0.00, 0.00%)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不良貸款的形成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存在一個期限錯位的問題,現在的不良貸款可能是兩三年之前的貸款沉淀形成的,但在之后資產規模、貸款規模擴張速度更多,比率對比下來不良貸款率就表現是下降的,有一定的時滯。
凈資產收益率水平下滑
13家銀行2017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雖然都在9%及以上,但僅有3家實現同比增長,其余10家相比各自2016年度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幅度為0.2%~1.9%。
付立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表明這些銀行的盈利能力并沒有提高,不過銀行想要提高這個水平也確實并不容易。ROE水平下滑可能是沖量、資產規模擴張,但凈利潤卻并沒有相對匹配的大幅增加,帶來的一個結果。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整個2017年尤其是一些股份制銀行、中小銀行可能在表外業務中花了很多功夫和精力,這個是值得關注的。凈資產收益率ROE的下滑,可能也說明它們在業務發展方面不均衡的問題。不過現在也很難具體的描述。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