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金融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從微觀角度看,金融支持和縣域產業特點息息相關。
以東南沿海某縣級市為例,其工業較為發達,以電機電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三大傳統產業為主,銀行信貸主要投向這三大產業中資質較好的企業。
另一觀察樣本為中部地區某縣級市,其工業不發達,基本都是小微企業。當地金融辦負責人坦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果欠佳,銀行存款支持本地經濟較少,都支持外地建設去了。”
上述金融辦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縣域金融有三個特點,一是金融支持以銀行信貸為主,且需要抵押物,融資渠道單一,小微企業貸款較難;二是地方政府債務較高;三是民間融資不夠活躍。
小微企業貸款老大難
上述東南沿海某縣級市位于福建東北部,據其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7年,電機電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三大傳統產業分別實現產值142億元、34億元、24億元。2018年,將打造不銹鋼千億產業集群,力爭全年產值突破1000億元。
不過,針對面臨的困境,當地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縣級市重點企業僅有幾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方式較為單一,以銀行信貸為主。
當地某銀行業人士坦言:“一般貸給電機電器等產業的企業,需要抵押物才能貸款。新注冊的企業多是電商商戶,一般無貸款需求。”
該縣級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還點出了縣域經濟和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比如,實體經濟困難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偏慢,企業創新能力不強,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任務依然艱巨。
當地一位接近金融監管的人士向記者坦言:“前幾年經濟刺激政策的‘后遺癥’仍然存在,需要很多年才能化解。目前企業的負債率較高,也缺少抵押物,而且抵押物也有貶值的過程。企業還不了銀行的錢,通過民間融資的方式還貸,風險較大。”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現在要給企業做“瘦身”運動,不管企業好壞都壓縮信貸規模,讓市場決定,最終實現軟著陸。
而在中部經濟不發達地區,金融支持當地實體經濟的困難進一步加重。
上述中部某縣級市金融辦負責人坦言:“我們這兒工業不發達,前幾年主要以煤炭產業為主,受去產能影響,現在煤炭產業也不景氣了。基本都是小微企業,沒有特別好的抵押物,銀行對企業比較惜貸。”
為此,當地政府開發了“助保貸”,政府牽頭設立一個基金,為資質較好的企業做風險保證,給予銀行一定資金補貼。
防范債務風險
近年來,銀行資金多流向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去年以來,中央嚴禁地方政府為融資平臺出具擔保函。
2018年初,財政部首次公布了2017年全年地方債余額為16.5萬億。審計署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個別地方政府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風險不容忽視。”
“我們這兒情況較為突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這兩年借得比較多,政府債務總共200億,以前可以拆東墻補西墻,現在中央嚴禁地方政府為融資平臺出具擔保函,少了政府背書,今年融資可能較難,還款壓力大。”上述中部某縣級市金融辦負責人坦言。
他進一步介紹:“我們稅收40多億,政府債務總共200億,就算不吃不喝也要還上好幾年。”
他還表示:“以前煤炭行情好的時候,民間融資比較活躍,現在基本沒有什么動靜了。一是經濟下行,借錢出去,收不回來風險大;二是各地都在打擊非法集資,也會有一定影響。”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