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主辦的經濟參考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經過相關部門多輪征求意見和反復醞釀,并按程序報請國務院批準后,資管新規或于近期發布。
經濟參考報還稱,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正式發布的版本做了一些修改,更嚴謹、更有操作性,但打破剛兌、實行凈值化管理、消除多層嵌套等內容沒有松動。“資管新規的核心是打破剛兌和去杠桿,監管大方向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上述知情人士稱。
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也曾報道稱,關于資管新規的下發時間,爭取“兩會前后”的說法較為普遍。而資管新規過渡期,可能延長半年至2019年底。
2017年11月,一行三會及外匯局聯合發布的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即《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中,根據“新老劃斷”原則設置的過渡期,為指導意見發布實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
當時征求意見稿要求,過渡期結束后,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按照《指導意見》進行全面規范,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續期違反本意見規定的資管產品。
但過渡期結束后,存量仍未到期的部分應如何處置,尚有待商討,經參報道提到,業內對過渡期多長一直存在爭議。
資管新規針對資管業務,旨在對金融機構的同類資管業務制定統一監管標準,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
過去數年間,受制于監管規則和標準不一致,資管行業滋生出發展不規范、監管套利、產品多層嵌套、剛性兌付、規避金融監管和宏觀調控等問題。去年年初以來,金融領域一直在等待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