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 09:12 | 來源:未知 | 作者:杜永輝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雖然該公司目前已通過證監會審核,但作為即將上市的券商企業,華林證券卻頻遭監管處罰,盲目擴張,經營業績出現倒退,未來發展之路隱患重重
《號外財經》杜永輝
近兩年國內券商上市迎來高峰期,第一創業、華安證券、浙商證券、華西證券、財通證券等多家券商紛紛成功登陸A股。華林證券也擬在深交所公開發行2.7億股,所募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
雖然該公司目前已通過證監會審核,但作為即將上市的券商企業,華林證券卻頻遭監管處罰,盲目擴張,經營業績出現倒退,未來發展之路隱患重重。
盲目擴張業績倒退
華林證券前身江門證券成立于1988年,是中國最早設立的證券公司之一。根據華林證券2017年版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7年3月公司員工人數為822人、1223人、1459人、1560人,公司在全國證券營業部數量由2016年3月的71家暴增為2017年3月的152家,由此不難看出自2015年華林證券進入高速擴張階段。
但據招股書顯示2014年-2017年3月,華林證券營業收入分別為7.06億元、16.69億元、13.1億元、2.4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88億元、8.16億元、5.89億元、0.95億元。2015年開始的高速擴張并未對公司業績提升產生促進作用,反而使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滑。
而2016 年,公司的經紀業務營業利潤率低于上市證券公司的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被歸咎于受市場行情以及公司新開營業部的影響。可見新營業部的不斷增加在盈利能力上對公司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此次華林證券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中就包括對營業網點進行優化調整,并爭取適當增設營業網點的事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新網點的增加對公司的盈利能力產生的負面影響能否消除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頻遭處罰口碑欠佳
近幾年華林證券頻遭證監會處罰,2016年6月16日,華林證券因未能勤勉盡責地進行有效事前審查和履行督導職責,被全國股轉系統給予暫停從事部分推薦業務三個月的紀律處分,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2016年9月,華林證券東莞鴻福路營業部被曝出負責人未經客戶允許,擅自提高投訴人證券帳戶交易傭金,多收其交易傭金達123.35萬元,代投訴人買賣股票,并約定收益分成,高頻交易證券,期間投訴人證券賬戶虧損本金達1500萬元。
2017年9月,證監會通報華林證券員工崔某借用胡某某等人證券賬戶買賣愛仕達、東興證券等股票,累計成交金額128.67萬元,獲利6878.27元。崔某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證券法的規定,河北證監局決定責令崔某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沒收違法所得6878.27元,并處以2倍罰款。
更重要的是,華林證券還牽涉轟動一時的國海證券“蘿卜章事件”,為此華林證券于2016 年12月31日確認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的資產減值準備 3215.36萬元。并承擔的面值4.70 億元的利率債,雖然該事項于2017年4月全部處置,但對華林證券的形象造成的負面影響深遠。
股權亂象頻現 信披或存重大遺漏
根據招股書顯示華林證券自創立之初,除了注冊地頻繁變動,其股權也頻繁發生變動,這一直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多年前轟動一時的小股東股權蒸發事件。2013年、2014年21世紀經濟報道、理財周報等多家媒體關注了“華林證券小股東6800萬股權蒸發”事件,根據相關報道顯示,2003年,深圳市創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銳科技”)、深圳市恒富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富源”)分別出資3000萬元、3800萬元,入股華林證券,成為其小股東。但創銳科技向媒體提供的材料顯示,2006年3月30日,華林證券13名股東在股東會上同意創銳科技將股權轉讓給深圳市國樹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樹實業”),13名股東對兩份協議進行蓋章與簽字,創銳科技簽字人為“黃文劍”(時任創銳科技員工);同時,創銳科技與國樹實業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書》,將3000萬元華林證券股權零價格轉給后者,恒富源也有類似的遭遇。創銳科技法務部職員趙金芳表示“這些材料證明合同是虛假的,公章與簽字都是偽造的,公司從來都不知道股權轉讓的事”。而華林證券認為股權轉讓是雙方真實意思表達,股權轉讓合同的公章是真的,雙方各執一詞。雖然江門市公安局蓬江分局介入調查,但該事件最終定論卻不得而知,在招股書中華林證券對該事件也只字未提。
但《號外財經》注意到幾個細節,2014年理財周報一篇名為《華林證券控制人巨額財富來源和財技調查》的文章中顯示,2014年1月9日,理財周報記者聯系華林證券實際控制人林立,其表示本人在外地出差,安排立業集團副總裁田景琦和法律顧問張姓律師接受采訪。該律師稱“創銳科技2003年4月通過銀行借款,把金額打到我們公司,但是10月份創銳把錢轉走了。省高院強調,創銳科技轉入錢后又立即抽走,根本沒有進行股權投資,所以沒有相關的股東權益,也不存在利益損失。江門市蓬江檢察院已經查得非常清楚。” 其表示創銳科技轉讓股權給國樹實業簽了四次合同,公章都是真的。“創銳在華林證券沒有投資,這也是四次合同中創銳愿意零轉讓的原因。”。
而《號外財經》在翻閱華林證券2017年披露的招股書后發現,華林證券表示2003年4月增資系江門市人民政府為拯救和化解江門證券風險的背景下進行的一攬子安排,其組織實施及談判定價均由江門市人民政府及國資部門負責。本次增資資金中立業集團、怡景公司、希格瑪公司為自有資金,受當時當地政府對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20%的原則性要求,創銳科技、恒富源等10 家股東代立業集團增資并持有華林有限股權,根據立業集團聲明,該10家股東增資所用資金均最終來源于立業集團,立業集團與本次增資的代持方未就增資華林有限并持股事宜產生糾紛,愿就代持股產生爭議給發行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另據招股書中2006年股權轉讓情況顯示,2006年3月,華林有限召開股東會,會議同意公司股東恒富源將其持有的公司4.71%股權作價3800萬元轉讓于寶信實業有;同意公司股東創銳科技將其持有的公司3.72%股權作價3000萬元轉讓于國樹實業,其他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
由此不難看出,華林證券招股書中對創銳科技股權的描述與華林證券法律顧問接受媒體采訪時的描述存在兩點不同。首先,華林證券法律顧問表示創銳科技增資資金是通過銀行借款取得,這與2017年版招股書中增資資金最終來源于立業集團的說法有很大出入。其次,在媒體報道中無論是創銳科技還是華林證券法律顧問都表示創銳科技所持有的3000萬出資轉讓價格為零,但2017年版招股書中顯示創銳科技持有的3.72%股權是作價3000萬元轉讓于國樹實業的,兩種說法也存在很大出入。究竟是當年華林證券法律顧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法有誤,還是華林證券在招股書中有意隱瞞真相,還需要進一步查證,但無論結果怎樣終有一方說了謊。
此外,在理財周報的報道中還提及“據《核準變更登記通知書》(粵江核變通內字【2006】第0600271131號),2006年9月7日起,上述5起公司股權變更生效。開平供水、恩平市物資總公司、鶴山市金銀珠寶公司、鶴山市電機廠、北京世紀家園公司、創銳科技與恒富源在變更后不再是華林證券股東。”,而《號外財經》發現在2017年版招股書中,雖然也兩次提及北京世紀家園公司放棄2003 年 4月的增資,但北京世紀家園公司卻在招股書中股東名單中一次都未出現,該公司如何取得華林證券股權,所占比例是多少,股權轉讓價格及受讓方情況等情況一無所知,華林證券的歷史股東情況或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遺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