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6月19日,凱瑞德(12.590, 0.00, 0.00%)(002072.SZ)宣布停牌,而原因則與融資盤的平倉風險暴露有關。其日前發布公告稱,兩名公司實控人股東任飛、王騰稱其收到山西證券(6.610, 0.00, 0.00%)《盤后追保通知》,兩人賬戶已觸及平倉線,若無法按時追加擔保物,其所持股將被強制平倉。
這只是近期A股股權質押風險的冰山一角。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涉及股權質押風險公告次數已達30次,超過歷年來總和。股權質押風險暴露的背后是個股質押率的走高,記者統計發現,已有超過百只個股的質押率超50%,部分個股質押率也已突破60%的監管紅線。
有分析人士指出,A股短期下行風險的驟升,進一步加大了股權質押市場的壓力。6月19日,上證指數下跌3.78%,創下春節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創業板指更是下跌達5.76%。
相關機構已在啟動應對措施。記者6月19日亦從多家券商人士處獲悉,部分券商正在密切關注股權質押風險,并對高質押率、高杠桿客戶的風險隱患進行自查;也有部分券商對新增的股權質押業務予以暫緩。
多股平倉風險暴露
質押平倉風險正在給A股市場帶來更多變數。
因實控人股份觸及平倉而停牌的凱瑞德就表示,若任飛、王騰二人無法按要求及時追加擔保物,相關股票被強制平倉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而目前上述兩人正在積極采取追加擔保物等相關措施防范平倉風險。
凱瑞德的故事并非孤例。就在凱瑞德公告平倉風險前的數日內,華誼嘉信(3.210, 0.00, 0.00%)(300071.SZ)、東方海洋(6.680, 0.00, 0.00%)(002086.SZ)、聯建光電(7.350, 0.00, 0.00%)(300269.SZ)、中南文化(8.440, 0.00, 0.00%)(002445.SZ)等多家公司亦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或董監高所持股份面臨平倉風險。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6月19日,今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發布涉及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公告已達30次,而在2016年、2017年期間,該類公告次數分別僅為4次和3次。
今年6月份更是此類風險暴露的高發期。記者統計發現,今年30次有關平倉風險公告中,6月以來發布的公告就多達14次。
平倉風險主要和相關個股的不斷下跌有關。以凱瑞德為例。自5月21日復牌以來,未能確定重組方案的凱瑞德股價不斷走低,已累計下跌達56.44%;無獨有偶,華誼嘉信5月30日復牌以來已“腰斬式”下跌達58.85%。
“主要還是市場風險傳導導致的,不少中小創股票和去年底相比出現了折半。”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A股的下行風險還在持續發酵。6月19日當天,上證指數下跌3.78%,創下春節后的最大單日跌幅,而超過1000只股票達到或接近跌停。
“如果市場進一步下跌,出現平倉風險的范圍可能將會擴大。”上述分析師指出,“這種風險也具有潛在的連鎖效應,例如一些個股平倉風險暴露后,股東為了追保會賣出其他股票,進而導致其他股票也出現市場風險。”
“每一個質押案例都有單獨的合同,因此涉及具體標的時需一事一議。”天風證券則表示,“第二,跌破平倉線也不意味著強平,一些時候會要求及時補倉。這方面可以即時跟蹤上市公司公告和重要股東增減持情況。”
高質押率隱患
股權質押風險暴露的一大原因,是部分股票質押率的高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股權質押已經成為A股中的一種常態,質押比例超過10%的個股數量達1832只,占A股總數51.96%。
而其中部分高質押率個股更被市場所擔憂。統計顯示,截至6月19日,質押比例超過50%的個股數量達128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2日,監管層修訂并實施《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已對個股的高質押率現象進行遏制,明確股票質押率上限不得超過60%。
然而記者統計發現,截至6月19日,亦有51只個股質押比例超過了60%,其中更有藏格控股(12.550, 0.00, 0.00%)(000408.SZ)、銀億股份(7.900, 0.00, 0.00%)(000981.SZ)、美錦能源(5.430, 0.00, 0.00%)(000723.SZ)、供銷大集(4.780, 0.00, 0.00%)(000564.SZ)、茂業商業(5.030, 0.00, 0.00%)(600828.SH)、海德股份(14.160, 0.00, 0.00%)(000567.SZ)、印紀傳媒(12.090, 0.00, 0.00%)(002143.SZ)、天夏智慧(6.250, 0.00, 0.00%)(000662.SZ)8只個股質押比例超過70%。
“較高的質押率明顯會給個股帶來風險,一方面是因為質押盤容易加劇市場波動,同時這種預期也會給股價帶來影響;另一方面質押率逼近天花板后,一旦股價下跌股東補倉的空間也更小。”上述策略分析師指出,“不過質押率的高低并不是判斷平倉風險的唯一指標,關鍵還要看質押價格和現價的差值。”
一些賣方機構就質押價格進行了風險測算。“股價接近平倉線的公司共222家,其中191家跌破平倉線。從與平倉線的偏離程度來看,多數公司偏離程度保持在30%以內,偏離程度超過50%的公司共16家。”天風證券指出,“上述跌破平倉線的標的主要集中在傳媒、機械、化工、計算機、電子、醫藥等行業。”
興業證券(5.330, 0.00, 0.00%)則認為,當前股權質押風險的頻繁發生也將加大企業的信用壓力。
“平倉風險也可能會損害公司整體的利益以及股權的穩定性,并且影響債券市場對于上市公司發債資質、大股東現金流情況的預期。”興業證券認為,“控股股東如果是母公司或者同為發債企業,對持有股權進行了高比例的質押,那么在進入解押期時,大規模的現金流需求可能會造成上市公司或者股東的信用壓力,甚至出現違約風險。”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