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收緊導致的房企資金鏈緊張,近日似乎有升級跡象。
據了解,2018年銀監會的工作重點就是整頓信托業。此前的2017年,銀監會就下發通知,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開展銀信類業務,不得將信托資金違規投向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股票市場、產能過剩等限制或禁止領域。
6月25日,央行發布報告指出,“一些房地產企業負債率較高,償債壓力較大”。
6月27日,發改委負責人強調,“部分企業尤其是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企業外債發行規模有所增加。這些企業評級情況參差不齊,有的經營收入和利潤不高,自身實力有限,但申請備案登記的外債規模偏大,動輒五六億美元,甚至高達數十億美元,申請發債規模與自身實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項目本身收入償還貸款的能力。部分企業由于沒有外匯收入來源,抵御匯率波動風險能力較弱。”
同策研究首席分析師張宏偉認為,監管層最近再次通過表態給房企壓力,收窄本就狹窄的融資通道。這一舉動意味著房地產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將被大幅限制,房企資金獲取難度再度加大。
華創證券指出,2015年和2016年,房企的主要資金來源為境內發債。到2017年,該渠道逐漸被ABS和中票所替代,發債也轉向海外。進入2018年,海外融資也大大受限,前5月房企利用外資規模下降了76.2%。
記者根據公開融資信息綜合統計,2016年,內地發債平均成本在4%-5%的水平,部分企業可低至4%以下。到2017年,成本普遍提升至5%以上,中小房企則提升至7%-9%。對于海外發債,資金成本也因美國加息而抬升,且普遍不低于國內融資。
另一方面,房企為保現金流,已顯現出對新增投資的謹慎。7月17-18日,上海土地交易官網發出公告,終止上海寶山、閔行兩宗商業地塊出讓,總起價12.7億元。兩宗地塊分別為閔行區浦江鎮軌道交通8號線蘆恒路1-4-4地塊、寶山區大場鎮W121301單元33-02地塊。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上市房企股東股權質押比例日益趨高。截至2018年7月13日,股東股權質押最多的房企為綠地控股,合計1216815.44萬股;質押比例最低數值為廣宇發展;華夏幸福質押筆數最高,數值為736筆;而泛海控股股權質押占總股本比例最高,為63.53%。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