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血性和項目的科學性是矛盾的,拔苗助長必然出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極致高周轉模式之下,碧桂園接連爆發的質量危機一時間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業界深知,面臨著嚴厲調控、地價高企以及高昂的資金成本等大環境,高周轉幾乎成為絕大部分房企的選擇,而規模化競爭又讓一些大型房企將高周轉發揮到極致,這其中包括碧桂園、萬科、恒大、龍湖、泰禾集團、保利地產、中海地產、融創中國等。
高周轉的確增加了企業的運行效率,擴大了房企銷售規模,然而也產生了不少負面作用。其中,近期頻繁爆發的質量危機就是最大的風險。盡管碧桂園們始終認為,質量問題不是高周轉的問題。但這些質量危機至少說明,對于牽涉諸多復雜流程的房地產而言,高周轉不是戰無不勝的法寶。這是對房地產全行業敲醒了警鐘。
高周轉競技賽
2018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份。盡管房地產市場四面楚歌,但這無礙品牌房企規模沖刺。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公布的2018年1-7月房企銷售排行榜顯示,碧桂園以銷售額4615億元奪冠;其次是萬科,銷售額達3503億元;第三為恒大,銷售額為3447億元。
2018年,“規模戰”已成共識,重點品牌房企目標積極,增速平均達到41.9%。除萬科、碧桂園明確表示不設定目標外,恒大目標定在5500億,融創、保利、綠地劍指4000億,龍湖、泰禾期待突破2000億,其中泰禾預期增長率高達98%;華潤、中海、龍湖等目標相對穩健的企業也預期20%以上增速。
那么,如何達到“大躍進式”的規模增速呢?唯一的答案是高周轉。
2018年4月份,碧桂園三份著名文件流出。4月5日,總裁莫斌簽發《關于提高周轉速度、加快有質量供貨的緊急通知》;4月8日,碧桂園集團專門開了“高周轉”專題會議;4月11日,莫斌再次簽發《關于提高集團各單位工作效率、促進項目高周轉的通知》和《關于項目報建高周轉的通知》。這些文件的中心議題只有一個:加速高周轉。而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指出,集團現在的高周轉速度太慢,“高周轉是我們戰無不勝的法寶”,“高周轉是抵抗任何風險最有效的手段”。
碧桂園的高周轉模式是行業共識。2018年5月17日,在保利地產的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宋廣菊表示,公司在項目周轉方面也學習了碧桂園的一些做法,現已有專門的運營中心來提高效率。常規情況下項目爭取一年內能夠銷售,有些項目特殊情況下五六個月也可以。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也在今年年初表示,泰禾今年會重點圍繞高周轉進行優化升級,集中力量強化高周轉,旗下項目追求6個月的開盤速度。
在規模即生產力的當下,房企癡迷于高周轉并不難理解。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曾坦言,“確實規模很重要,不到一定規模,資本市場不認你。現在融資成本挺高的,若不在這個規模里,融資成本就下不來。”
“高周轉,其實就是一種商業模式,現在行業中大的房企都在采用這種模式,而且運作邏輯都基本相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模式,原因主要是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與當前政策相匹配的發展模式是需要一定規模的,企業可以選擇用更多的時間來做到比別人更大的規模,也可以選擇花同樣的時間來做到更大的規模;第二,房企希望它們的利潤、估值、溢價更高一點,而市場在政府的調控下利潤率差不多,所以只有靠規模來取勝,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高周轉。比如如果一年做一萬塊能掙一千塊,那一年做兩萬塊就可以掙兩千塊錢了,所以說擴大規模意味著擴大利潤,這也是房企做高周轉的本質。”8月2日,新城控股副總裁歐陽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可以說,高周轉競技賽之下,大房企最好的時代到來,中小房企則日益維艱。2018年7月19日晚,《財富》發布2018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其中,碧桂園集團排在第353位,名次較去年躍升114位,在內地房企中上升最快,也成為全球排名提升最快的十家公司之一。對此,有不少分析師贊譽稱,碧桂園的高周轉戰略、標準化管控、建筑技術創新以及多元業務發展等經營戰略是其排名快速上升以及未來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跑得快”還要“跑得穩”
高周轉模式的另一面是業內普遍對于房屋質量的懷疑,而近期頻繁曝出的質量危機再度讓人們詬病于高周轉。
歐陽捷認為,質量問題不是高周轉本身的問題。“就好比跑步,不是因為你跑得快,所以你摔跤了,摔不摔跤取決于你是否跑得穩。所有電視機企業都是高周轉,手機行業現在也是高周轉,手機行業前五名占據市場90%的份額。所以高周轉模式本身不存在問題,只是怎么在高周轉模式中把各方面打造好。比如人才、員工梯隊、運籌管理、流程制度、企業文化等等打造好。”
不過,某知名品牌房企負責工程的高管坦言,周轉速度過快會提高出現質量風險的概率;周轉速度慢也會出問題,但出問題的概率會降低。“設計、施工、審批等環節進度加快,尤其各種安全環節因為進度加快就會導致各部門倉促完成任務,減少審查,自然就會有風險。就說規劃報批環節,一般時間要經過規劃局、消防局等十來個政府部門審核,這起碼需要近兩個月,房企為了趕工期,他們就會想辦法,草率通過的規劃方案自然會給建筑后面的運營留下安全隱患。”
有工程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當前,我國房地產建造水平既無日本的精細,也無歐美的機械化先進,總體是粗放型的。不過,像碧桂園這樣的高周轉速度在世界范圍內是先進的。
分析師張波認為,對于房企來說,拿地、開發建設、銷售、回籠資金、再拿地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房企的高周轉也同步體現在這四個環節,具體體現為快速拿地、快速開發、快速去化、快速回款、再快速拿地。高周轉是企業發展的“加速器”,但一味追求加速的最大弊端在于各環節銜接極易產生問題,就像一部車要維持長期高速動作,對于車體自身的性能要求極高,各零部件間也要有良好的配合度。高周轉對于房企自身的要求也極高,資金、運營、銷售等環節皆需要有高度協同性,環節間銜接不順可能更容易出現意想不到的后果。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