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4:5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金融科技走向深入,將對傳統金融業帶來哪些影響,金融科技又將走向何方,成為業內思考的問題。
2018年即將迎來尾聲。回顧2018年,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繼續向金融領域滲透,改變著中國金融業態,帶來全新的金融服務體驗。隨著金融科技走向深入,將對傳統金融業帶來哪些影響,金融科技又將走向何方,成為業內思考的問題。
11月13日,在主題為“預測與戰略”的《財經》年會高峰論壇上,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兼首席創新官邱寒與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等業內專家一起就“傳統金融的科技轉型”展開熱烈的討論。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各家傳統金融機構都在用科技的力量“武裝”自己,金融業態已經在慢慢發生變化。邱寒表示:“過往五年,很多的客戶使用習慣已經從原先線下的傳統使用習慣,慢慢過渡到了一個需要科技介入的習慣。這就迫使作為服務提供商的金融機構做科技轉型,因為不變就意味著沒有客戶。”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轉型是大勢所趨。
據普華永道的研究顯示,近年來,中國金融業在科技的助力下,從1.0時代的“信息科技+金融”、2.0時代的“互聯網+金融”,向3.0時代的“智能金融”轉型。這個轉型歷程也是金融科技從前端渠道獲客,全面應用到中后臺產品設計、風控、合規等領域的過程。在這場金融科技轉型的爭奪戰中,傳統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機構面臨著諸多困境。
首先是人才問題。邱寒談到,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從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到現在的人工智能,不斷涌現一些新的技術熱潮,然而相關的專業人才非常緊缺。每一個新的科技熱潮涌現的時候,企業都會面臨招人難、人力成本貴等問題。同時,也會帶來人才結構更加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的問題。組建一個金融科技團隊至少要幾十人,甚至上百人,這對于中小金融機構來講,是非常大的困難。
其次是供需不匹配的問題。邱寒進一步解釋道,自己組建金融科技團隊太難,中小金融機構的另一條路就是尋找外部供給方。目前能提供金融科技服務的公司有幾類:第一類是傳統的外包公司,也包括一些IT公司。他們很多時候拼的是價格競爭,但是事實上,在一個新科技剛出現還不是通用商品的時候,技術成本高昂,傳統外包公司難以承受昂貴的成本。第二類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他們有技術實力但對于金融業務不了解,要將技術和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場景融合也是有難度的。第三類是一些創業公司。然而,很多小的創業公司難以達到銀行的準入標準。因此,整個行業都面臨“有需求,但是自己做不成,找別人做好像也很難”的兩難困境。
針對中小金融機構在轉型中面臨的困境,邱寒表示,金融壹賬通在三年前開始對外輸出金融科技服務,用“授之以漁”的合作模式助力中小金融機構實現科技轉型。同時,我們認為金融業務場景是核心,科技的落地需要融合深厚的金融業務理解力,堅持推動“金融+科技”融合,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解決業務痛點的整體賦能方案。
到目前為止,金融壹賬通已經服務中國483家銀行、42家保險公司以及近2488家非銀金融機構,開放了2000多個核心技術接口。在畢馬威近日發布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公司100強榜單中,金融壹賬通名列11位。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